“泥哨”,俗稱“娃娃哨”,又稱“泥叫叫”,是陜西關(guān)中的民間玩具。據(jù)說源自西安清末民初的魚化寨,是一種彩色的低溫陶玩具哨子,造型豐滿、簡練,以戲劇人物為主,也有形體小巧的胖娃、小動物,最小者僅寸余。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20來歲的徐文岳開始學習制作泥哨,至今已50余年。一個“娃娃哨”,從取土、和泥到制坯、模子成型、透哨、晾曬、烘烤、彩繪、罩油等,要經(jīng)過十多道工序,歷時三四天才能完成。所選泥土不僅要有粘性,而且一定要未被污染的。這些用模子做出的泥人原型,經(jīng)過幾天的晾曬、烘烤后,再給它們畫上眉毛、胡子和花花綠綠的衣服,這些泥人就變成了“趙子龍”、“姜子牙”或“二郎神”等。頭上有窟窿的泥人,一吹就可以發(fā)出聲音,叫“娃娃哨”?吡谀_底下的泥人吹不響,只能插在祭祀盒子上面,叫“祭祀泥人”,用于喪事送禮。
2007年5月,狄寨徐文岳的手工泥哨制作技藝列入陜西省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8年6月,被確定為西安市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