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七夕習俗流行于浙江溫嶺沿海的石塘、箬山一帶,為16歲以下兒童于七夕節(jié)之日向七娘媽祈福的傳統(tǒng)民間活動。石塘先民于三百多年前從閩南遷入,此習俗隨之而來,存續(xù)至今。
七娘媽又稱“七星娘娘”、“天仙娘娘”,為織女星化身,在閩南,七娘媽被奉為兒童的保護神。
民間傳說七夕是七娘媽生日,16歲以下兒童祭祀七娘媽祈福。16歲是孩子長大成人分界線,以后不再參加祭祀,因而這一活動在當?shù)胤Q做“小人節(jié)”。
主祭者為女性長輩。儀式程序是:初七凌晨至中午,有小孩家庭在門口設(shè)供桌,擺彩亭、彩轎,點香燭,放七個酒盅、七色線、時鮮果蔬、糖龜、刀肉、索糆、粽子等祭祀七娘媽。祭祀結(jié)束燃放鞭炮,焚化彩亭、彩轎以獻給七娘媽。
該習俗具有鮮明的閩南文化特色,與臺灣臺南、高雄等地供奉織女“七娘媽”彩亭習俗一脈相連,對于加強海峽兩岸文化認同與交流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亦有民俗學成年禮研究的活化石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