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大花燈制作是分布在石橋頭鎮(zhèn)上王村的一種特大型彩燈扎制技藝,大花燈主要用于元宵迎燈活動,早在清末民國初就以“高、大、精”而名聞臺州六縣。
王氏大花燈制作歷史悠久,據(jù)傳始于康熙二十年,F(xiàn)存石碑《兩保碑文》有“嘉慶十六年”“迎燈”等字樣。當?shù)孛耖g長期流傳的“上王橋頭迎大燈,小家橋頭雪流星,楊家橋頭芥菜剝見莖,下黃橋頭姑娘搶走無處尋”民謠,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出當時迎燈之盛況。
王氏大花燈分為龍、鳳兩盞寶塔式的大花燈,形似寶塔,塔身有七層,每一層的蚤檐上下和燈壁四周都貼有各色各樣的鑿紙作品和人物花鳥畫,燈頂還有打開的寶傘與特別夸張的葫蘆狀寶剎。燈體高度初為12-16米,后來發(fā)展到超過20米。整燈由燈腳、燈身、沿池、胡羅、藍荷等五部分組成,燈架直徑3米許,燈體周長10多米,每一盞大燈的重達一噸以上。2008年出展的20、8米高的“迎奧運”大花燈在全國絕無僅有,堪稱我國民間燈彩工藝的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