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又稱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形意拳,主要流行于山西晉中及其周邊地區(qū),是中國四大優(yōu)秀傳統(tǒng)名拳之一,常用于防身護鏢和強身健體。自明末清初,逐漸形成比較明晰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三大主要流派:一為以河南洛陽馬學禮等為代表的河南馬派心意拳;一為以四川金道人(金一旺)為鼻祖的金家功夫(心意拳);一為以山西戴隆邦、戴文雄、郭維漢、李洛能等為代表的山西心意拳。山西心意拳在基礎樁功、拳架、拳式、練習方法、要領、要求和拳術套路等許多方面產生了重大的變化,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發(fā)展得更加嚴謹、系統(tǒng)和完善。
山西心意拳的主要拳法分為以下幾大類:1、劈、崩、鉆、炮、橫五形拳,2、龍、虎、猴、馬、蛇、雞、燕、鷂、鷹、熊十形拳,3、烏牛擺頭、貍貓上樹、餓狗撲食、野馬踐槽、靈蛇拔草、金魚抖鱗、鷂子穿林七小形,4、裹、踐、鉆三拳,5、崩、背、炮三棍,6、養(yǎng)、坐、開、閘、砸、豎、射七步丹田功,7、一至五趟螳螂閘勢捶,8、挑頂、云領、展截、裹胯四把,9、蹲猴勢樁、渾元樁、三才樁、兩儀樁、童子功等功、技、法、式等。
山西心意拳講究“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是一門內外兼修、練養(yǎng)并蓄、陰陽互易、靜動相協(xié)、師法自然的優(yōu)秀內家拳。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