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五行拳又名“行遲功”,此拳源于福建少林寺。據(jù)《少林五行柔術譜》記載,清乾隆年間,福建少林寺寺僧妙丹禪師會此術,寺被火焚,被迫出走。行到直隸(今河北。┩ㄖ菥硟(nèi),有李恩元拜妙丹為師學此藝數(shù)年,李傳其孫李志英,李志英在天津開設鏢局,廣交天下武林英杰。后有山西太谷縣人董俊,字秀升者,于清光緒辛丑年慕名往學,遂將此拳傳入山西太原一帶,該拳術在太原、清徐、晉祠、榆次、汾陽等地影響很大。
南少林五行拳歷經(jīng)二百余年,七代沿襲和傳承,套路嚴謹,拳法多變,有坐功、動功、靜功、樁功、對練、套路、器械,適合不同年齡、體質的人練習,并且不受場地、季節(jié)的限制,對提高廣大群眾身體素質,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有積極的作用。但由于歷代拳師收徒謹慎,大都遵循“寧可失傳,不可亂傳”古訓,所以傳承鏈條脆弱,急需搶救、保護。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