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間社火(南莊無根架火),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春節(jié)特色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民間社火(南莊無根架火)源自上古,起于唐、成于宋、興于明、盛于清,廣泛流行于山西榆次東陽鎮(zhèn)南莊村及周邊縣區(qū)。南莊無根架火主體框架全部用高粱稈、外部造型以紙為原材料,經剪、刻、雕、畫等工藝制作而成,架火高13米,形似寶塔,搭建和煙花燃放方式獨具一絕,極具觀賞性。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的社火民俗活動,南莊無根架火都會將節(jié)慶的……[詳細] |
![]() | 心意拳,又稱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形意拳,主要流行于山西晉中及其周邊地區(qū),是中國四大優(yōu)秀傳統(tǒng)名拳之一,常用于防身護鏢和強身健體。自明末清初,逐漸形成比較明晰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三大主要流派:一為以河南洛陽馬學禮等為代表的河南馬派心意拳;一為以四川金道人(金一旺)為鼻祖的金家功夫(心意拳);一為以山西戴隆邦、戴文雄、郭維漢、李洛能等為代表的山西心意拳。山西心意拳在基礎樁功、拳架、拳式、練習方法、要領、……[詳細] |
![]() | 堡子酒系歷史名酒,產于晉中!队艽慰h志》記載,此酒“性香烈,行銷遠近,以產高家堡、喬家堡者為最,人稱堡子酒。”榆次古稱魏榆,城郊北部即高家堡、喬家堡一帶,自明代出現釀造業(yè),代代相傳。解放前,堡子酒遠銷東北、河北、內蒙等地。在北京前門大街曾設有“堡子酒館”,傳說當年慈禧太后親筆題匾。民國四年(1914),堡子酒在巴拿馬國際賽酒會上獲得一等獎,從此名震國內外。堡子酒采用當地盛產的高粱為主料,谷糠為輔料……[詳細] |
![]() | 榆次張慶鄉(xiāng)懷仁村老醋廠生產的“四眼井”陳醋是傳統(tǒng)老字號品牌。醋坊創(chuàng)于明中后期,清道光年間立號名曰“鈺泉慶”,歷代相承,現為榆次懷仁醋廠。因懷仁地處平川,盛產優(yōu)質高粱,加之當地水質清冽甘純,故而釀出的醋酸、綿、甜、香,久盛不衰。懷仁陳醋選用優(yōu)質高粱作為主料,輔料有玉米、麩皮等,釀造過程分為糧食粉碎、熔料、蒸料、酒精發(fā)酵、醋酸發(fā)酵、醺化、淋醋、曬醋、罐裝等十幾道工序,平均生產周期為20天左右,期間還要……[詳細] |
![]() | 渾元一氣功,又名一氣渾元功、羅漢護體渾元一氣功等,乃嵩山少林寺秘傳硬氣功,主要是練習抗擊打能力、耐承受能力和擊打能力,由清末拳師王新年所創(chuàng),在山西境內流傳于晉中部分地區(qū)。渾元一氣功分為內練和外練。內練是基礎,主要是練氣功,分為養(yǎng)氣法和叫氣法兩部分。外練就需要兩個人才可以練,具體而言,又有以下步驟:第一步是碰撞法,就是人體與人體相同部位的互碰互撞對抗性運動的鍛煉,使皮質神經和五臟六腑逐步適應重力的碰……[詳細] |
![]() | 鐵棍是榆次區(qū)東陽鎮(zhèn)民間社火的主要活動形式之一,它集口頭文學、舞蹈、戲劇、雜技諸多藝術精華于一體,并且逐步形成獨特完整的表演體系。鐵棍的造型和式樣繁多,大都帶有故事性,如三人棍、二人棍。三人者,取材于二女一男,如白蛇傳中的白蛇、小青、許仙;二人者,取材于一男一女,如西廂記中的相公張生和小姐鶯鶯,或扮有兩位小姐者均有之。鐵棍的基本構成有底座、鐵架、故事人物和抬負者四部分。鐵棍的制作比較復雜,底坐要用好……[詳細] |
![]() | 魚羊包是山西榆次老城漢族名吃,它是用新鮮魚肉、新鮮羊肉、家傳老湯及多種調味作料混合制作而成的肉陷食品,其配膳獨特,營養(yǎng)合理,制作精細,滋味鮮美,皮薄餡嫩。魚羊包始創(chuàng)于清道光年間,壽陽名廚王大財跟隨三代帝王師祁雋藻司廚行走大江南北,在傳承北方菜品技藝的同時大量吸收和掌握了南方菜品的烹飪技藝,尤其在藥食同源、膳食平衡等中華烹飪技藝中吸取了豐富的知識,并在實踐當中發(fā)展和研究了很多烹飪養(yǎng)生秘方,其中“魚羊……[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