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柿子是山西省壽陽縣獨具風味的傳統(tǒng)名吃,也是當?shù)厝嗣穹昴赀^節(jié)、迎親送友的必備佳品。相傳壽陽縣是老壽星的誕生地,據(jù)說壽星出生時身體羸弱不堪,因常年食用柿子身體日益強壯,得道成仙,飛升天界。后來,壽陽漸漸成為“春晚無花秋早霜”的高寒地帶,百姓沒有柿子來供奉“老壽星”,特意用紅糖稀把面和起來,捏成柿狀,用油炸熟,拿繩串起來,供獻祭祀。年代日久,這種民間食品流傳下來,成為今天壽陽的一個特色產品。
制作油柿子需要主料面粉500克,輔料飴糖(小米飴最佳)250克,白糖50克,堿少許,清水150克,胡麻油120克(實耗)。制作時,先將飴糖放入盆內,將清水和堿面溶合在一起成堿水,分幾次倒入飴糖內,不斷攪勻使飴糖顏色由棕黑色變成灰白色,再變成棕黑色(比原飴糖色略重),再將250克面粉倒入飴糖水內攪勻(但不要多攪)。將另外250克面粉放在案板上,倒上面糊,搋和成軟面團。揪一小塊面團(約重70~80克)放在案上,左手托面團底,右手向前推搓(似揉饅頭)把面團搓成圓錐形,掐去錐頭,按扁成圓肚形,再用筷子在掐去尖端的中心緩緩扎一小孔用手輕輕拿起,貼鍋邊下入溫油鍋內(火不宜大),炸至金黃色撈出即成。
老壽星傳說所衍生的各種民間技藝和食品,是中華民族關于“壽”文化的重要載體,而油柿子則成為壽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同時它還牽系著“壽星會”、“過百日”、“百壽衣”、“吃壽山”、“做壽”等諸多民俗活動,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生命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