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得村位于臨汾市堯都區(qū)河東南垣,乃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與市區(qū)相依,這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由于造紙業(yè)歷史悠久,故又有“紙鄉(xiāng)”的美譽。
賈得麻紙早在宋金時期就被京人稱之為“府紙”。元明清三代,賈得所產麻紙作為貢品進獻朝廷,又稱“貢紙”。歷史上賈得村民除了務農之外,進行麻紙制造和流通成為其主要經濟來源。產品主要銷售到內蒙、山西、河北、東三省、新疆等地,甚至還流傳到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各地。用賈得麻紙墨寫的各種文字,不浮印、不透墨,入水撈出后不破損墨跡不走失,文卷、字據放置千年不腐、不漚、不蟲蝕。
賈得麻紙的主要原料為廢舊麻繩頭,輔助材料為石灰粉。麻紙的主要工藝流程分泡貨、剎貨、淀貨、剁麻、澡麻、蒸麻、碾麻、淘麻、攪涵、抄紙、曬紙、剔紙、成俱、打包、成捆等步驟,其中泡貨、剎貨、淀貨、剁麻相當于現代造紙的選料和粉碎;澡麻、蒸麻相當于蒸煮;碾麻、淘麻相當于制槳和漂洗;抄紙相當于抄造;曬紙相當于烘干;剔紙、成俱、打包、成捆則相當于質檢和包裝。造麻紙的主要工具有:剁麻斧、剁麻碾、蒸煮鍋灶、碾紙槽、碾紙砣、淘麻篩、水井轱轆、柳罐、紙涵、抄紙簾、簾架、計數石、壓紙桿、曬紙車子、曬紙刷等。麻紙的主要種類有有呈文紙、方曰紙、三五紙、京紙、頂紙、條廉紙、尺八紙等。
賈得村曾經是麻紙的重要生產地,至今仍然保留著為數不多的麻紙生產作坊,這些文化遺產對于我們了解古代麻紙制作技藝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