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為歷代兵防重鎮(zhèn)。明、清以來,屯墾戌邊將士與土著民族的不斷結合,使得中原文化漸開蠻荒之地。隨著改土歸流的實施和中央王朝權力的不斷深入,蒙自社會經濟從土司奴隸迅速轉入封建地主制。興盛的科舉制度又造就了一批批土著民族的知識分子,由此促進了邊疆與內地的全面文化交流。蒙自彝族花燈就是淵源于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產生的。
蒙自彝族花燈發(fā)祥長橋海邊的彝鄉(xiāng)辛乙孔村(即今雨過鋪鎮(zhèn)永寧村),傳承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早在清同治年間,辛乙孔村就有了花燈演唱活動,并在本村秀才楊鴻儀的倡導和參與下,取當?shù)孛耖g素材編劇入戲,嘲諷鞭撻強權,揭示民間疾苦,傳達底層貧民寒士的喜怒哀樂之情于說唱花燈歌舞之中,留下了《小鯉!、《花鼓公》、《打漁》、《放羊》等十多個劇目及《金銀點》、《猜花調》、《梳妝調》、《拜年調》等十多首曲目。
蒙自彝族花燈融歌、舞、劇于一體,行腔道白皆為漢語,生、旦、丑、末同演文戲,劇情活潑、語言詼諧、舞姿優(yōu)美,樂曲歡快。器樂以四弦、三弦、滇胡、京胡為主,無打擊樂。道具僅為巾、扇、花鞭。生、旦、丑、末角皆有一定行頭,臉譜崇自然淡妝。
蒙自彝族花燈在知識分子的參與下,經歷代藝人的錘煉,以其獨特的表演風格、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優(yōu)美的民歌風韻自成一體,深深植根于紅河南岸彝族民間,歷百余年而不衰。
蒙自彝族花燈以行會的形式生存和發(fā)展。早期的民間花燈會組織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和禮儀,即新春開燈,設祭“沖天烽火唐王花燈神位”、執(zhí)牌燈彩妝游街、逐戶向會員拜年、設場公演,正月十五之后“封燈”。會員戶必須是演員,每年須捐繳一定會費;當燈會應紅白喜事邀請演出時,收取一定演出酬金,以補助活動經費、添置服裝、道具和樂器。
蒙自彝族花燈注重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倡導“編戲要有益風化,不唯娛樂而作”,藝術上追求“唱有韻味、舞有弦點”。
蒙自彝族花燈師承傳代,口授心領,繼承師出一門,演技各展春秋。廣泛流傳于建水、開遠、個舊及蒙自縣內彝族民間花燈,皆由永寧村第二代花燈藝人李展所傳。至今,永寧村第五代花燈藝人楊錦輝及其弟子們仍活躍在傳統(tǒng)彝族花燈舞臺上,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積極為本民族傳統(tǒng)習俗服務,為社會主義民族文化建設服務。
彝族花燈是一種歌、舞、劇相結合的地方民間戲劇,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已有百余年歷史。主要傳統(tǒng)舞蹈有《拉花》、《花鞭》、《綠翠鳥蚌殼舞》、《板凳龍》、《打花鼓》等,多為婚、喪事服務、重娛樂。
彝族花燈舞蹈經過長期錘煉,按照彝族人民“又要規(guī)矩、靈巧,另要大方、豪爽”的審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
拉花
《拉花》是彝族花燈中的“團場”舞蹈,起著開場,鎮(zhèn)場的作用。舊時跳“拉花”,男子手部動作有欲摸女子胸部之勢,女子則在胸前環(huán)遮繞擋。整個舞蹈在“欲摸”和“遮閃”之中相映成趣,F(xiàn)在的“拉花”已摒棄此意,并漸演變成一種調度多變,舞姿新穎優(yōu)美迷人的多人團場舞,使開場氣氛更熱烈。此舞蹈屬一種基本組合舞蹈,較能概括地反映出彝族花燈舞蹈的表演技巧和風格特點。
打花鞭
“打花鞭”也叫“打霸王鞭”,是彝族花燈歌舞中的一種技巧性舞蹈,貫穿在花燈歌舞《四大臣》中表演。也可單獨成舞。亦能自娛玩樂。音樂《猜花調》、《梳妝調》等比較優(yōu)美歡快,直到現(xiàn)在只要是彝族集居地區(qū),不論山區(qū)還是壩區(qū)流傳都比較廣泛。
綠翠鳥與蚌殼舞
《綠翠鳥與蚌殼舞》是一種帶有戲劇情節(jié)的表演性習俗舞。亦近乎街頭活報劇。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開始流傳在蒙自彝漢民間。婚、喪、喜慶節(jié)日都能演出。
傳說:姜子牙在鋪佐周武王伐紂之前,隱居山野,常直鉤垂釣于江中。一天,見一翠鳥狠命追啄一蚌,便以自己釣得之魚引誘翠鳥,從而保護了蚌,原來,這蚌本是天宮一仙女,因思凡欲奔人間被玉帝發(fā)覺,罰其變作蚌精永居水中,永不得見天日,并命一天神化作翠鳥臨海監(jiān)視,見蚌出水便立即啄死。《綠翠鳥與蚌殼舞》表現(xiàn)的就是這神話故事。初期僅有姜子牙、蚌精、翠鳥三個演員,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成為喜慶節(jié)日的大型廣場舞蹈。
板凳龍
《板凳龍》是一種以長條凳為道具,擬“龍”翻騰的娛樂健身性舞蹈。二十世紀初傳入蒙自,在彝族地區(qū)廣泛流傳,漸漸成了民間“花燈會”的一個熱鬧節(jié)目。此舞除了在喜慶節(jié)日演出外,每逢村中“祭龍求雨”時,作為一種祭祀娛神舞蹈表演祈求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打花鼓
《打花鼓》是歌、舞、劇相結合的傳統(tǒng)彝族花燈劇目,反映了一對安徽鳳陽花鼓藝人去云南的所見所聞,唱詞內容可根據(jù)演出地區(qū)的特點即興創(chuàng)作、改編、舞蹈動作歡快、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