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yáng)膘雞,又稱“泗陽(yáng)表雞”。泗陽(yáng)膘雞的配料和制作方法極為講究。先用瘦豬肉糊(回民用雞肉)、雞蛋黃、饅頭屑(用以提喧)、淀粉、鹽、蔥、姜、胡椒粉、味精等材料放一起攪拌均勻,攤在蒸籠里的千張(百葉)上,約一寸厚,作為底層,然后再用絞碎的肥豬肉糊與去皮的熟山藥糊、雞蛋清、淀粉、鹽、蔥、蒜、姜(生姜最好取汁,蔥、蒜用白不用青葉,以保持純白色為佳)等材料攪拌均勻,攤在上層。上為白玉色,下為紅褐色,兩層相加約二寸厚。蒸熟后,切成三寸來長(zhǎng)的片子或寸余方塊備用。
膘雞的裝碗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為“扣碗”,一種為“散燒”。泗陽(yáng)一般農(nóng)家,婚喪喜慶置辦的宴席大都八碗八碟,也有十碗的,在八大碗或十大碗中,必不可少的是“膘雞”,因?yàn)檫@道菜是桌席中的第一道菜,所以人們又稱他為“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