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制咂酒工藝”是指生活于四川盆地北沿,川甘陜交界部的白馬-制作家庭中日常飲用的咂酒的工藝。
白馬-聚居區(qū),包括綿陽市平武縣的白馬、木座、木皮、黃羊等藏族鄉(xiāng),以及阿壩州九寨溝縣以及甘肅省文縣的部分地區(qū)。
平武“郡連氐羌,境帶靈山,其地四塞,山川重阻”,自古就是氐羌人居住的地區(qū)。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就開始設置縣級建制剛氐道,隸屬廣漢郡。早年居住在這里的少數民族因種族與居住地不同,分別被稱為“白馬番”、“白草番”和“木瓜番”三個支系,白馬-是歷史上“白馬番”的后裔。
白馬-是一個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白馬-自稱“貝”,總人口約一萬余人。由于其獨具的民族特性與多種史籍中所載“白馬氐”極為相似,經歷史學、民族學、人類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的專家論證,認為白馬-極有可能就是我國歷史上曾非;钴S與強大,卻在唐以后突然湮滅了的氐人的后裔。
白馬-聚居區(qū)處于四川盆地的北沿大山區(qū),山高林密,氣候寒冷。清道光年間的《龍安府志》稱平武白馬藏區(qū):“地俱深山密箐,危崖峭壁,四時積雪,地極苦寒,五谷不生,多荒少熟……”“松峰積雪,六月如銀,地則刀耕火薅,人半耐寒披氈……”
白馬-的咂酒
酒是白馬-不可缺少的日常飲料,最常見的有咂酒、蜂蜜酒和青稞酒幾種。
咂酒用大麥、青稞等雜糧釀制。
白馬-把大麥、青稞等雜糧經過蒸煮,放在專用的木制小咂酒罐中,加酒曲草等藥料發(fā)酵釀制,經過一段時間,就成了咂酒,其性質略同于漢家的醪糟、米酒。
飲用時候插一根通花木吸管或細竹管在罐子里的連糟酒中,輪流吸飲,等酒汁吸完,加上一些熱水再吸,直到味淡。咂酒醇味香濃,是白馬-家家必備的常用飲料。咂酒也是待客的佳品,“客至煨小壇中,灌以熱水,插一通花木吸管或細竹管,輪流轉吸,味淡乃止!
白馬-的咂酒香氣清新,味道醇厚,酒精度低,是白馬-必備的開胃佳品,也是待客的佳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與民族特色。
白馬-釀制咂酒工藝淵源長久,數百年來,由于交通閉塞等原因,白馬-的生活未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蝕,一直保持著古樸原始的特性,可以說,白馬-釀制咂酒工藝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的“活化石”,其中包含有很多白馬-原始文化的信息。由于白馬-沒有文字,加之古籍資料記載的貧乏,古老的釀制咂酒工藝對于研究這一獨特民族的文化與歷史就尤為重要。
信息來源: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