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頭村位于保定市安新縣城東南,白洋淀的中心,四面環(huán)水。
喪葬儀式繁雜,迷信色彩繁多,僅舉圈頭村為例,人死后一般分上床、穿壽衣、報廟、停尸、送路、入殮、起靈、發(fā)殯、埋葬、圓墳、燒一二四期紙(每七天為一期)和百天紙等程序。
長者死后一般放5天發(fā)殯,用吹鼓手、音樂、唱戲、高蹺、歌舞等祭奠,中午12點后演街乘船去墓地埋葬,死者如有父母還在,需中午12點前出殯,這是歷來的習(xí)俗。按舊習(xí)俗一般采取土葬,改革開發(fā)以來,隨著殯葬的改革,樹文明新風(fēng),提倡火葬,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
上床:病人垂危,停止呼吸前,速著裝裹壽衣,不得死于炕上,停放在鋪好棉褥的木板上,木板用兩條木凳支撐,故曰上床?藿秩ネ恋貭攺R為死者報到、登記,故稱報廟。送路:晚上有音樂會伴奏,孝男孝女哭泣到土地爺廟前燒紙、車、馬、人,備好交通工具,表示送死者上路去陰間。入殮:提前備好棺內(nèi)設(shè)施,如放燒紙、硬幣錢、五種糧食、碳、絲、麻等物,停尸2日,晚上裝入棺材內(nèi)(叫入殮),尸出屋后用蘆蓆遮天,將尸放入棺內(nèi)。起靈:第四天下午,有各文藝團體伴奏、演奏、表演、男、女孝子哭泣踩街將棺材放入靈棚,名曰(起靈)。次日上午發(fā)殯:這天是喪事的0日,親朋好友吊唁、叩拜、擺祭、掛帳子、上禮,并有各文藝團體配合,熱鬧非凡,女婿擺路祭叩拜至上船到墳?zāi)。下葬:也叫埋葬,孝子先向墓穴仍饅頭、硬幣而后埋葬,將引魂幡插在墳?zāi)股,完畢后幫忙人和孝子一起回家結(jié)束。圓墳:第二天一早兒、女戴孝去墳?zāi)篃垼描F鍬把墳?zāi)狗e土整圓,其次是燒一、四、百期紙(七天為一期)。
信息來源: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