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泥金彩漆是寧波傳統(tǒng)工藝“三金”之一,是一種泥金工藝和彩漆工藝相結(jié)合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藝。明清之際到達鼎盛,現(xiàn)僅寧海還保留此項傳統(tǒng)手工藝。
泥金彩漆以中國生漆和金箔為主要原料。制作方法分為“堆泥(堆塑)”、“瀝粉”、“泥金彩繪”三種。它們可以用一種工藝技法單獨成品,也可三種結(jié)合,綜合成一個工藝豐富的產(chǎn)品。堆泥是泥金彩漆最獨特的工藝方法,它是在平面上做“加法”——手工堆塑。藝人以生漆、瓦片灰或蠣灰按一定比例搗制成漆泥,在木胎漆胚上堆塑山水、花鳥、人物、樓閣等圖飾,再給堆塑貼金、上彩。此項工作程序繁雜,要領頗多。制成的工藝品典雅古樸、絢麗多彩,繼承漢唐雕刻藝術之遺韻。
泥金彩漆品種豐富,大及眠床、櫥柜等內(nèi)房家具,小到提桶、果盒、帽桶等生活用具,折射出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習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泥金彩漆與當?shù)匕傩丈钕⑾⑾嚓P。寧波現(xiàn)今保存著的明清及民國時期家具和生活用具,其泥金彩漆部分光艷如新,看得出當年手工技藝之精湛。
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初,泥金彩漆還盛行在寧波地區(qū)的民間。1953年舉辦的全國首屆工藝美術展覽會上,寧波泥金彩漆中的雙龍?zhí)嵬、飯盂、粉斗等作品,受到了行家的贊揚,一些美術家撰文高度評價其藝術成就,并出版畫片加以介紹,影響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