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
屬地:黃驊市
類別:傳統(tǒng)技藝
黃驊面花模子雕刻技藝,是高官莊村高姓族人世代沿襲下來的手工工藝,谷稱“刻花模子”,其作品是當?shù)貍鹘y(tǒng)面食——“面花”的制作工具。其雕刻工藝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傳承下來,能夠追憶的年代距今約有150多年。
黃驊面花模子雕刻技藝的第一代傳人高東洋(生于1858年),八九歲便隨其父學習木匠手藝,心靈手巧,因當?shù)亓曀资⑿忻婊ㄖ谱,便潛心研究面花模子。他將寓意吉祥的花、鳥、魚等動植物凹刻在木板上,供制作面花使用。在其后的百余年中,他的傳人繼承和發(fā)展了面花模子的雕刻工藝。
黃驊面花模子選用木質細膩、紋理密致的木頭為雕刻原料,采用陰刻(凹刻、挖膛)技藝,運用直刻、斜刻、平搶、轉刻等多種雕刻刀法,通過選料、創(chuàng)板、畫外殼、鑿形狀、截板、修殼、控膛、刻花、凈板等近十道工序制作完成。雕刻圖案多少寓意吉祥的花卉、魚、鳥等動植物為主。-傳人高殿華,潛心研究發(fā)明創(chuàng)造,制作工具由祖?zhèn)鞯男⌒钡逗托A刀逐步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十大類30余種。作品雕刻清晰,造型美觀,形意結合,惟妙惟肖,折射出很強的民俗情節(jié)和喜慶色彩。目前雕刻花樣已發(fā)展到150多種。
黃驊面花模子,集藝術鑒賞性與功能實用性于一身,雅俗共賞,不僅在黃驊市及周邊縣市享有盛譽,而且產(chǎn)品遠銷北京、天津、山東、陜西、內蒙古、云南及東北三省。韓國、日本及我國臺灣等客商也慕名而來,專門定制面花模子,作為工藝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