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步老龍相傳建造于570多年前,船身用傳說千年不壞的坤甸木制成,身長36.8米,寬1.15米,水手座68個。配有南方傳統(tǒng)龍舟的龍頭、神位、百足旗、龍船鼓、龍標、龍尾等飾物。與一般龍舟所不同的是,老龍頜長白須,龍頭用檀香木雕成,頭上一對鹿角,口含龍珠(據(jù)傳在1937年沉船中丟失)。頭頂插有相傳是慈禧太后所賜的12支雉雞尾和1個金屬制的“孖金錢”(兩個相連一體的金錢)。鹽步老龍被民間認為是珠江三角洲年歲最老的龍舟。
1.鹽步老龍與泮塘小龍結(jié)契的故事
在南海鹽步、廣州荔灣區(qū)泮塘(民國25年以前屬南海)一帶,民間流傳著一個與龍舟有關的美好故事:明清時期,珠江三角洲水鄉(xiāng)龍舟競賽奪標之風極盛,勝者可贏得燒豬、燒酒等獎品,為鄉(xiāng)里爭光。相傳在明萬歷年間,京城有一個好龍的陶姓駙馬,喜南下廣東看龍舟比賽,時人稱“海珠好龍”。有一年端午節(jié),陶駙馬又南下廣東,廣州官府號召四鄉(xiāng)八里的百多只龍舟在西郊珠江河上(有說在白鵝潭)舉行龍舟比賽。經(jīng)過輪番角逐,最后,鹽步已有100多歲的老龍舟與泮塘的突眼龍遙遙領先,鹽步龍舟略領先于泮塘龍舟。但就在鹽步老龍即將奪標之際,緊隨其后的突眼龍上的一個小伙子忽然騰空魚躍,飛身奪得錦旗。按規(guī)則,奪標(錦旗)方為勝方。于是泮塘突眼龍以冠軍的名義領取了燒豬美酒等獎品。當突眼龍隊員們高高興興地捧著獎品回村時,卻被村里的老人們責罵了一通。老人們認為鹽步老龍劃得最快,應該他們得燒豬。突眼龍隊員覺得老人們說得有理,便將燒豬等獎品送到鹽步,可是,鹽步老龍隊員說是突眼龍奪了標,獎品應該是他們的,執(zhí)意不收,又將燒豬送回。這樣送來送去持續(xù)了半個月,燒豬早已變質(zhì)。最后,泮塘的一位老人出來說:大家都不要讓了,這樣吧,鹽步老龍年歲高,有白須,泮塘小龍后生,一個做契爺(干爹),一個做契仔(干兒子),結(jié)契認親吧。雙方一聽欣然答應。從此鹽步老龍和泮塘小龍、兩地村民世代交好,成就了一段以龍舟為緣的村與村之間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數(shù)百年的佳話。
結(jié)契以后,每年端午這天,老龍就會穿上全部的“行當”,帶上秋茄等鹽步特產(chǎn),在兩條“護龍”的陪伴下,一早就去泮塘探望契仔,盛裝打扮的契仔則早早就立在河道上等候契爺。村民們圍在河道邊,架上鑼鼓,掛上鞭炮翹首等待鹽步客人。一般在9點半左右,鹽步老龍就進入村口河道,徐徐駛向小龍,這時,歡呼聲、鑼鼓聲、鞭炮聲響成一片。守候在兩岸的村民們拱手相迎,龍舟上的鹽步人也拱手作揖,互相問候。泮塘有聲望的老人為老龍的雙角戴上金花,披上紅布,贈上一對紅底白字的特別定制的標旗!案缸印毕嘁姾,老龍抖擻精神揚頭向荔灣湖游去,小龍緊跟其后,隨老龍在水里來回暢游,謂之“操水”(游水)。“操水”的時候,泮塘龍舟的龍頭必定比老龍龍頭稍后一些,以示老龍地位尊崇。“操水”一會后,小龍駛到老龍身邊緊緊依偎著老龍,兩只龍舟的劃漿手各用一只手抓住對方的船邊,將兩船貼緊,隨著鼓點緩緩并行,謂之“拖手仔”(拉手)敘舊。吃罷龍舟飯,老龍就要回程了,泮塘鄉(xiāng)親則以“泮塘五秀”(菱角、馬蹄、茨菰、茭筍、藕)作為回禮。小龍與老龍相送三巡方分別。端午老龍?zhí)酵↓埖耐瑫r,四鄉(xiāng)的龍舟也相繼前來泮塘“走親戚”,和睦友愛的場面民間稱為“泮塘景”。
次日,泮塘契仔一早來到鹽步拜見契爺,場面亦是熱鬧、真摯的“泮塘景”。小龍回訪老龍后,與這天同來鹽步聚會的茶滘、坑口等四鄉(xiāng)的龍舟進行賽龍奪錦。后來,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六這天來鹽步參加聚會、賽龍奪錦的龍舟越來越多,漸漸形成熱鬧非凡、蔚為壯觀且長盛不衰的“鹽步錦龍盛會”風俗(當?shù)匾卜Q為“龍舟景”)。
兩地曾互贈對聯(lián)紀念結(jié)契之緣。泮塘人聯(lián)語:“昔日奪標同鼎甲,當年蒼海戰(zhàn)群龍。”鹽步人聯(lián)語:“永結(jié)交情知此日,幸同奪錦憶當年!痹诙宋绲幕ピL中,兩地互贈的標旗上也多是寫此聯(lián)。
在珠江三角洲水鄉(xiāng),龍舟互相認親的佳話并非絕無僅有,但像鹽步老龍與泮塘龍舟之間這份400多年來在每年端午和農(nóng)歷五月初六都要舉行互訪、游龍等傳統(tǒng)儀式的深厚交情,卻是僅此一家,在省內(nèi)龍舟文化中也絕無僅有。
2.鹽步老龍為“五京奎”之首
“龍舟結(jié)契”、“泮塘景”、“錦龍盛會”等這些珠江三角洲的美談,也隨著愛南下廣東看龍舟比賽的陶駙馬傳到京城,后來傳到慈禧太后的耳里。太后聽到以后對廣東這片“南蠻”之地也頗感興趣,關注也多了。漸漸地,珠江三角洲盛行的賽龍舟之風讓太后很受感染。她將當時珠江三角洲劃得最快的鹽步老龍、泮塘突眼龍、白沙的紅龍、雅瑤東涌、古料大頭龍五條龍舟賜名“五京奎”,鹽步老龍為奎首,并賜予12支雉雞尾、孖錢、黑底白字的龍牌,作為老龍身份的標志。同時還賜了9支雉雞尾給泮塘小龍。從此,鹽步老龍就作為珠江三角洲龍舟的長者,不參加賽事,只作游龍表演和在家做東道主迎送來訪的龍舟。
受傳統(tǒng)龍舟文化的熏染,鹽步村全村3000多人,龍舟運動愛好者占50%,這在珠江三角洲的水鄉(xiāng)也甚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