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岐龍母誕錦龍盛會傳說起源于龍母娘娘的一次漂移。據(jù)說,當(dāng)初住在天宮里的娘娘下凡到肇慶市悅城鎮(zhèn)附近的西江岸邊,當(dāng)?shù)鼐用裾J(rèn)為這是上天賜的福運(yùn),遂將下凡的娘娘奉為龍母,修建龍母廟,燒香祈福。有一年西江發(fā)洪水,悅城龍母順?biāo),悄悄駕臨南海黃岐的流溪河邊。當(dāng)木雕的龍母像擱淺在流溪河畔的一片沙地上后,便任憑洪水沖刷、潮汐翻卷,龍母也不愿離開流溪河。一天,一位有緣的善仁老翁與龍母相遇后,便將龍母請上岸,在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修建了一座“龍母古廟”,隨大水漂來的龍母從此得以在黃岐長住下來。這就是“悅城龍母”變身“黃岐龍母”的由來。黃岐百姓認(rèn)為龍母與黃岐有緣,百姓奉龍母為神靈,龍舟手則將龍母奉為“群龍之母”,漸漸形成“龍母崇拜”的習(xí)俗。一百多年來,民間每年都會在傳說是龍母誕辰日的農(nóng)歷五月初八這天舉行“群龍朝拜龍母”活動,四鄉(xiāng)的龍舟前來拜龍母、賽龍舟,形成“龍母誕錦龍盛會”(也稱“龍船會景”)。清末民初期間,會景之日,一些富裕人家便會邀集親朋戚友,沿河泛舟觀龍。廣州城的一些官紳更是駕乘紫洞艇(一種豪華的雙層帷幔彩船,可在船上歌舞、飲宴)前來,邊觀龍舟競渡,邊飲酒作樂或-。此時(shí)早禾未熟,正是農(nóng)閑時(shí)段,農(nóng)民們也都到河邊觀龍船會景。然而過去由于受地方惡勢力的干擾,有時(shí)會景上常發(fā)生打斗、搶奪等惡-件!拔母铩逼陂g,龍船會景曾沉寂多年。改革開放后,黃岐龍母誕錦龍盛會又重新興起。1981年的五月初八,黃岐龍母誕錦龍盛會上,就連過去一直墨守“老龍資格老,不興拜龍母”舊例的鹽步老龍也在泮塘小龍的陪伴下,第一次從汾江河繞道白鵝潭到黃岐流溪河參加“龍母誕錦龍盛會”助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