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師信俗發(fā)祥于安溪清水巖,至今已流傳900余年,流布于福建泉州、漳州、廈門、龍巖、南平等地,并輻射到廣東潮汕地區(qū)、浙江平陽地區(qū),以及臺灣、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地區(qū)和國家,形成了一個信眾人口逾1億的“清水祖師信俗”文化圈。
據(jù)民國十五年(1926)版《清水巖志》記載,清水祖師原名陳榮祖,自幼落發(fā)為僧,法號普足,又稱麻章上人,為北宋名僧。據(jù)宋政和三年陳浩然撰《清水祖師本傳》稱:“麻章上人,道行精嚴,能感動天地”;他廣造橋亭、多植竹木、禱佛弭災,足跡遠及汀、漳,享譽閩南。正是“祖師生前,德高道深,多行善事”,故其逝后,“百姓感恩,崇奉為佛,香火旺盛”。每逢病疫,鄉(xiāng)人必恭抬佛像,求師法除;每遇干旱,鄉(xiāng)鄰以至府縣1,也必迎請佛像,祈雨驅災。清水祖師被百姓賦予神秘色彩,奉為神靈,加以崇拜,并四次受到宋廷敕封。
清水祖師信俗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體現(xiàn)于祭祀類的迎春繞境和卜簽類的藥簽,其藥簽中蘊含有不可多得的中醫(yī)藥知識,頗具宗教、文化、科學研究價值。同時,清水祖師信俗在閩臺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是兩岸同胞聯(lián)系的精神紐帶和橋梁,對于海峽兩岸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平統(tǒng)一具有特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