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印染,古樸精致,被譽為“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作為民間最為古老的印染工藝之一,楓香印染技藝擁有特有的氛圍和格局,凝聚著布依族人們的勞動智慧,在2008年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楓香印染技藝繁瑣,是純手工工藝,有選料、制作楓香油、調(diào)制染料、描畫圖案和染色等工藝,一件楓香染作品的制作,起碼需要近十天的功夫。
選用布料。傳統(tǒng)的楓香印染作品多選用自織的土布,然后根據(jù)用途挑選和裁剪布料的大小。
制作楓香油。楓香油主要由楓香樹脂和牛油構成,其中楓香樹脂是當?shù)氐臈飨銟渌置诘。采集楓香樹脂的最好時間是每年的雨水季節(jié),此時的楓香樹生長繁茂,樹脂分泌是一年最旺的時候。制作楓香油要把楓香樹脂投入到燒熱的鐵鍋中,待楓香樹脂完全溶解,放入同等分量的牛油,然后用小木棍在鍋內(nèi)進行攪拌,使兩者充分的溶解,相互滲透。牛油的加入使楓香樹脂增加了韌性,此時楓香樹脂完成了華麗的轉(zhuǎn)身,能讓布料在染色后更容易脫脂。
調(diào)制染料。楓香印染使用植物染料——藍靛,藍靛也叫靛青,是植物馬藍的葉經(jīng)加工提取色素后制成的植物染料。藍靛制作的關鍵是石灰的比例,比例的控制十分重要,不宜過量也不能太少,而這種控制經(jīng)驗的手感,這直接影響最后藍靛上色的質(zhì)量。
描畫圖案。楓香印染在描畫圖案時沒有任何圖樣和紋路的參考,或曲或直,或粗或細,美輪美奐食物印染圖形全靠一雙手和經(jīng)驗。
染色。把繪制好的作品投入事先調(diào)好染料的染缸內(nèi)進行浸染,待作品完全濕透,沉入缸內(nèi),兩三個小時之后將作品撈起懸掛晾干,使布料上的染料和空氣充分接觸,使其氧化。如此反復浸泡三次,隨著每一次浸染的加深,作品已經(jīng)擁有典雅厚實的色調(diào)。染好色的作品最后經(jīng)過沸水脫脂、晾曬,一幅精致美觀的楓香印染作品呈現(xiàn)眼前。
傳統(tǒng)楓香印染作品上的典型圖樣有“雙鳳朝陽”“鯉魚串珠”“大瓶花”“壽桃花”“石榴花”“反翅蝴蝶”等。古樸典雅的圖案,融入了布依族群眾樸實純真的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楓香印染工藝所用的材料都取之于天然,主要用料從楓香樹中提取而成的,故名。這個有120余年的歷史的獨特手工藝歷史悠久,傳承不息,時至今日仍然流行于貴州省的惠水、麻江等地區(qū)。生活于此的布依族人們,靈活地將楓香印染工藝運用到生活之中,無論衣裙、掛飾或是日用床單,被褥,都展示著精美的楓香印染工藝。當?shù)亟Y(jié)婚嫁女,以楓香染被面數(shù)量的多少,來表達對女兒的喜愛程度。
目前懂得楓香染技藝的僅剩下12個老人,他們當中最年輕的已經(jīng)50余歲,年齡最大的年近80。在12個楓香染藝人中,僅有楊光漢、楊光成兄弟掌握了最核心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