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屈原的傳說在我國很多地區(qū)都有流傳,活躍在湖南省汨羅市的屈原傳說是當(dāng)?shù)貥O為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內(nèi)容豐富,從中可以使人們更為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屈原這一偉大愛國詩人。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戰(zhàn)國時楚國人。年輕時曾任楚國的要職“左徒”。他一生忠君愛國,同情人民,主張彰明法治,懲治1,雖深得人民的愛戴,卻深為權(quán)貴痛恨,最終被流放江南,定居汨羅,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破楚都郢都,屈原深感復(fù)國無望,又不愿做1奴,遂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含恨投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確認屈原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據(jù)考證屈原在汨羅一住九年,朝與漁父駕舟撒網(wǎng)捕魚,日隨農(nóng)夫荷鋤躬耕田垅,夜伴婦孺耆宿暢言燈下,與鄉(xiāng)民們水0融,深得鄉(xiāng)民愛戴。在汨羅期間,他完成了光輝著作《離騷》《天問》《九歌》及《九章》中部分篇章的創(chuàng)作,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也在民間留下了眾多的傳說和故事,這些故事分為:
1.屈原生前的故事,如《一卷<離騷>山鬼哭》《獨醒亭內(nèi)訴衷情》《桃花洞里賦詩文》《玉水清清好濯纓》《古羅國內(nèi)望郢城》等等,反映了屈原剛直不阿,思君念國的愛國情懷以及與鄉(xiāng)民魚水情深的友誼。
2.屈原身后的故事,如《汨水倒流三十里》《金棺自有天神護》《紅絲縛粽總關(guān)情》《黃狗戀坡殉主人》《龍舟競渡覓詩魂》等等,充分反映了后人搶救屈原的急迫心情以及后人對屈原的深情懷念。
3.有關(guān)女媭的故事。汨羅江畔傳說女媭是屈原的女兒,是屈原流放汨羅時唯一在身邊的親人。其故事有《望爺墩上望爺歸》《九子不能葬父一女打金冠》《繡花墩上描父容》《剪刀池畔殉父情》等等,雖然反映的是屈原與女媭父女情深,但實際折射出了后人對于屈原的無限愛戴,借女媭之口表眾人之情。
4、.有關(guān)憑吊和祭祀屈原的故事,如《汨羅江畔招詩魂》《至今無草長江潭》等,講的是屈原的學(xué)生宋玉、景差及司馬遷親臨汨羅憑吊屈原的故事等。
這些故事主要流傳在汨羅江下游兩岸,也就是屈原晚年生活、寫作和行吟澤畔以及投江殉國之地。兩千多年來人們口耳相承,生生不息,流傳至今。其價值有:
1.歷史價值: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然而關(guān)于他的記載,僅司馬遷的《史記•屈原列傳》而已,屈原一生中很多地方成為了歷史之謎。屈原的這些故事,只要剔除后人因為愛憎分明而附會的神話成分,正好彌補了史料的一些不足。
2.文學(xué)價值:屈原的作品“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汨羅是楚之舊地,屈原的故事就包含了楚語、楚聲、楚地、楚物,且語言精煉、便于口述、用詞通俗、方言豐富、感情濃烈、愛憎分明、形象豐滿、躍然口中,是一部優(yōu)秀的口頭文學(xué)遺產(chǎn)。
3、.科研價值:屈原的故事對研究屈原的生平、作品、時代背景和汨羅的歷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近年來還開展了對故事本身的研究。
4.教育價值:屈原的故事充分體現(xiàn)了屈原的愛國忠君,同情人民的崇高精神,是汨羅人民千百年來的精神食糧之一。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nèi)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個黃老之學(xué)的傳播者[2-3] ,屈原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他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屈原是“楚辭”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