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觀音菩薩帶著木吒二太子,到凡間選擇有一百座山峰的道場,她來到衢山的最高峰,只見山上云霧彌漫,蒼松挺拔,景色優(yōu)美,就想定此地為道場,座落山頭數(shù)山峰,但從東數(shù)到西,從南數(shù)到北,一連數(shù)了三、四遍,數(shù)來數(shù)衢山只有九十九座山頭,遺憾地帶著弟子駕云離開了衢山。
觀音菩薩駕著祥云看到了南海普陀山,就降下云朵,座落山頭數(shù)山峰,結(jié)果數(shù)了下四周山峰,數(shù)來數(shù)去又是九十九座山頭。這時,觀音菩薩身邊的弟子開了口:“菩薩坐著的不也是一座山頭嗎?”觀音這才明白先前在衢山數(shù)山頭時,把自己坐的那座山峰忘了數(shù)進(jìn)去了。從此,她雖在南海普陀做了道場,但也沒忘記衢山的那座山峰,并賜名為觀音山,并立為陪道場。每年總要駕著祥云前來觀音山說法講經(jīng)。
(2)觀音駕霧傳
觀音山共有五座山峰組成,最高天頂峰海拔314.4米,其次是烏賊巖,高308.1米,其他三座也都接近300米。這五座山峰在舟山群島北部上千座島嶼中是最高峰。再加上是從海上拔地而起,這就更顯得高聳而又峻峭,更難得的是五峰相抱,就象五把尖刀,直插蒼穹,形成了一道“五峰穿云”的雄偉景致。這五座山峰與其他的山脈一起相連,在衢山的南緣,筑起一道屏障,海上的水氣被蒸發(fā)后,通過濕潤的東南風(fēng)送上島來,卻被高聳的山峰擋住了去路,只得在此積聚,往山頂爬升,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霧氣纏繞。即使有時島內(nèi)晴空萬里,在山頂上還是籠罩著乳白色的霧靄。霧靄時而如白帽蓋住山頂,時而如輕紗匆匆飄過山峰,時濃時淡,時聚時散,變化無窮。身在山頂,猶如走進(jìn)虛無縹緲的仙境。所以就有了“觀音駕霧”一說。
(3)觀音山奇觀
觀音山是舟山群島中的佛教圣地,也是觀音菩薩的道場之一。號稱“第二海天佛國”,與普陀山一起并稱“佛國姐妹山”。觀音山是一個佛教氣息十分濃郁的圣地。在山上有三座寺院,分別是洪因寺、普慶寺和洪福寺,較為壯觀。
由于對觀音菩薩的虔誠,因?yàn)樗鞘郎衔ㄒ灰园滓麓笫棵拇笊?----觀音山。普陀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而觀音山是觀音菩薩去普陀山修道之前,曾駐足三年的仙山。它其實(shí)是觀音菩薩的另一座海山道場。但它的名聲,不僅僅是因?yàn)榉鸾,它的風(fēng)景,它的文化,也讓人常讀常新,不但眼熟,而且心儀。
觀音山的暮鼓晨鐘正在不緊不慢地敲響,佛光和圣燈也總是有意無意的在人們面前展現(xiàn);裟欏花正開著,絕美的美人紅也每年撩人一次。
1986年,一群游客在觀音山塔頂眺望,看到了曠古未有的海市蜃樓現(xiàn)象,霧靄在陽光的作用下幻化出數(shù)以萬計的群佛,有釋迦牟尼、觀音、地藏等!度嗣袢請蟆(海外版)還以“令人驚異的群佛蜃景”報道過此事。
人們糾纏在普慶寺里,為一座寺院,一個師傅,一個香客和一場法會,久久不能自拔,其實(shí),走進(jìn)洪因寺,耳畔就一直繚繞著聲聲佛號。想把觀音山盡收眼底,無數(shù)文化珍寶在熠熠生輝。只要一爬上觀音山來,這個不起眼的小島蘊(yùn)藏著精粹的海洋民族文化,令人震撼、敬畏、心醉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