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扎工藝,是以竹子、篾片或輔以鋼條、鐵絲縛扎成人物、動物身架再加以造型,糊上紙,在紙面上貼布,裝上飾物或彩繪而成,適合大型展覽或文藝- 。建國以前,多為游神賽會用,在黃岡鎮(zhèn)每于農(nóng)歷7月,共有20多處先后舉辦盂蘭勝會(俗稱祭孤),所扎制之“大士爺”,高約五米,腰圍直徑約一米,形狀青面獠牙,口吐火焰,身披鎧甲,鎧甲共貼有7個獅頭,披發(fā)似行者,頭上站1尊小觀音菩薩,一手執(zhí)令旗,一手用二指指向前方。神廟的扎成坐形、佛寺的扎成站立,而黃岡南門天后宮的卻扎成坐在獅子上,不失為大型的紙扎工藝制品。在三饒鎮(zhèn)附近的馬崗、糧田等,則有龍鳳、麒麟、鶴(鶴舞道具)等扎制。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