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糕在嘉定已有數百年的悠久歷史,每年春節(jié)、重陽,民間都要蒸糕,是民間流傳極廣、十分普遍的習俗。春節(jié)蒸糕,全家品嘗,因其圓形,象征團團圓圓,喻義吃了年年高,表示喜慶;重陽蒸糕,又稱“撐腰糕”,則主要是小輩呈獻長輩,吃了后長輩身強力壯,以示孝順。之后相延成習,傳至今天。鄉(xiāng)間還有將糕切成小片涼曬,制成“硬糕”,待客人來時重新蒸,用以款待客人。
徐行蒸糕有江南水鄉(xiāng)食文化的特征,經浸米、淘米、磨米、篩粉、拌糖水、攪粉、蒸糕等七大步驟而成。因用料紅糖和白糖的原因,分成紅糖糕和白糖糕兩大類,其中白糖糕又可按人們的口味和愛好,輔以核桃、紅棗、花生、葡萄干、松子肉、冬瓜糖、紅綠絲等,衍生出不同的種類、不同風味的糕。
由于糯米和粳米的搭配合理,輔料精細,純手工加工到位,每一制作環(huán)節(jié)無論時間、技藝都要掌握得恰到好處,才能確保蒸糕的原汁原味,讓其甜淡適度,食之覺得香甜清爽、又糯又香,吃口韌勁足,不沾牙。老少皆宜,適合江南大眾的口味,既可當點心,也可當主食。徐行蒸糕是嘉定地區(qū)家喻戶曉的特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