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朝時期(公元527年),古印度菩提達摩來華,創(chuàng)立了中國禪宗!兑捉罱洝废涤善刑徇_摩傳于眾弟子以除昏沉、強體魄的一套養(yǎng)生法。這部養(yǎng)生經典自南北朝時期至今近一千五百年歷史,在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法中有著崇高的地位,被尊為“禪功之源”。《達摩•易筋經》作為中國古代養(yǎng)生學專著,包含了易筋十二勢并且有三論(總論、膜論、內壯論)作理論支持,是一部旨在改變身體本質的養(yǎng)生學專著。《達摩•易筋經》在中國傳承近一千五百年里,由于釋家、道家、儒家的文化交融,使得《易筋經》與中國古老的養(yǎng)生理念以及古代導引養(yǎng)生法相互融合。又因為其效果顯著,習練者眾多。
達摩傳法的特點,簡單實用,《易筋經》語言平實無華,如坦坦大道,只要踐行即可驗證。《易筋經》言養(yǎng)生,無消極厭世的弊害,不追求神異,保持平實而守穩(wěn)健的達摩作風,使宗教概念淡化。達摩認為無論做什么事,身體是最重要的資本。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是空談。傳授《易筋經》來改善諸弟子的體質。為使更容易理解和領悟,引用了大量源于中國的儒、道兩家哲學理念,以平實易行的語言和方法陳述!哆_摩•易筋經》中以易筋十二勢為主要鍛煉方法,以三論為理論依據,并將國人所熟知的《易經》中“易”的概念(易即改變),《老子》中的“守中”理念,中醫(yī)的“通經”等元素融入其中,在“內壯論”中印證《孟子》所謂:至大至剛之浩然之氣。使之更具生命力!兑捉罱洝芬恢币詠矶际侵嗅t(yī)骨傷科、按摩科等從業(yè)人員的必修課。國術以《易筋經》為內壯功。體弱多病者可將“易筋十二勢”作為和病魔作斗爭的有力武器。《易筋經》目的:壯內以助其外,易筋以堅其體。通過習煉“易筋十二勢”達到“易筋”、“內壯”的目的。這里論述的“內壯”是相對“外強”而言。內壯除了五臟六腑,氣血、精髓外,最重要的還有“心”。
嚴蔚冰依師承法脈得授傳承,得傳“本衙藏板”《易筋經》和“映齋藏版”《易筋經》。依師承習煉30余載。2000年6月赴香港向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求教。得南懷瑾先生指點、印證。為區(qū)別與各種無傳承的通行本《易筋經》,故名“本衙藏板”《達摩•易筋經》。嚴慰冰自幼從明師習武,數十年勤練《達摩•易筋經》不輟,所依傳承為佟忠義先生、謝映齋先生等國術大家,傳到嚴慰冰已是-,嚴慰冰的傳承人嚴石卿等也有傳承,近代上海的《達摩•易筋經》傳承共計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