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畫海派修復技藝是選用宣紙、真絲綾絹、中國書畫天然礦植物顏料等材料經(jīng)過三十多道主要工序純手工操作的傳統(tǒng)技藝,它使保存不當、殘缺破損的古書畫在有據(jù)可考、尊重歷史面貌的基礎上得以恢復完整,再次展現(xiàn)出古代書畫作品的藝術(shù)光彩,更加便于欣賞、保護和研究。
古時稱書畫修復裝裱技藝為“裝潢”或“裝池”,據(jù)史料記載至晚始于魏晉,唐代在書畫裝潢上已具備宮廷形式,趨于成熟。20世紀初,上海地區(qū)商賈云集,藏家眾多,江浙兩地大量裝裱名匠云集申城,書畫修復裝裱技藝發(fā)展崛起,快速占領市場。
1958年上海博物館建立文物修復工場,招聘劉定之(蘇幫)、黃桂芝(揚幫)等修復高手修復館藏書畫。從此,書畫修復技藝在上海博物館得到完整的傳承,并融合“蘇幫”、“揚幫”技術(shù)特長,形成了精湛而獨特的古書畫海派修復技藝,修復了大量珍貴的古代書畫文物。上海博物館的修復裝裱技藝選用宣紙、真絲綾絹、中國書畫天然礦植物顏料等材料經(jīng)過三十多道主要工序純手工操作,針對中國書畫保存不當引起的污跡、蟲蛀、生霉、斷裂、撕破殘缺等問題,探討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最佳修復方案。其修復工作主要以清洗畫芯、揭畫芯、補洞口、托畫芯、全色接筆五大工序展開,最終完成以立軸、對聯(lián)、鏡片、冊頁、手卷、橫批等形制的中國書畫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