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飾種類繁多,異彩紛呈,是彝族傳統(tǒng)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xiàn)。主要分男服飾和女服飾。
布拖彝族男子喜歡頭包青色絲帕或棉帕,彝語稱“俄提”,寬1尺許,長30至40尺,盤纏于頭上,將發(fā)髻包于帕中,上衣綢質(zhì)或棉質(zhì)的緊身單衣,多為黑色或藍色,窄袖,高腰,前襟、項背、袖口上滾繡花紋,衣領(lǐng)及右襟邊綴以九排長絆銀扣或銅扣,男褲大多用青布或藍布縫制,其特點是褲襠深、褲腰肥大、褲腳窄小。褲帶一般用天蘭色或草綠色棉布縫制,中空,可作口袋用。冬天時,外披羊皮披氈、羊毛披氈或“察爾瓦”。中年男子和小孩在節(jié)日時,還要在肩上掛“英雄帶”。
布拖彝族婦女一律穿百褶裙,上著長衣。換裙前的女孩裙呈筒狀,用紅白相間的羊毛線或棉線織成,下端用青布、白布或藍布折疊成褶皺,用紅黑布條鑲邊;青年婦女穿紅黑相間的百褶裙;中年、老年婦女著藍、青布百褶裙或黑色的羊毛線百褶裙。女青年戴帽子或“哈帕”;中、老年婦女戴“俄碩”。一般外披“哈波”或“哈波勒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