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最為隆重的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在安順則主要主要分布在關嶺縣、鎮(zhèn)寧縣、紫云縣。而在關嶺縣對布依族“六月六”保存得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則是木城布依村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坐落于云貴高原東部脊狀斜坡南側向廣西丘陵傾斜的斜坡地帶,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南方向,處于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分水嶺南坡、苗嶺山脈的西段。東北與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相鄰,西南以北盤江為界,與晴隆縣、興仁縣、貞豐縣隔河相望,西北與六枝特區(qū)接壤。斷橋鎮(zhèn)木城村位于關嶺縣城東面,坐落于黃果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下游約11公里的木城河邊,距關嶺縣城12公里,距省會貴陽147公里。木城村共有120人余戶,寨中主要以馬、羅等姓的布依家族聚族而居,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少,民風古樸。木城河水清明透徹,兩河岸茂林、修竹青翠,河谷周圍秀峰突起,石筍、豎井、漏斗、盲谷千姿百態(tài),自然景貌保存完好。
布依族“六月六”,遍及整個布依族的居住地,是布依人在長期的農(nóng)耕文化中形成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于何時,無文獻可考。然“六月六”之民俗活動卻傳承著布依族文化的精萃!巴艏骸保⑴<雷妫┦恰傲铝敝斜夭豢缮俚募漓牖顒印2家廊苏J為大樹、高山和深潭中都有“神靈”,它是布依族人民的保護神,因此“六月六”活動時首先要舉行集體性的“汪己”活動。傳說:遠古時期,盤古開天辟地,教布依人種植水稻和紡織。后來盤古于六月初六去世,其靈魂化為“讀己”依附在高山、懸崖、深潭、大樹上,保佑布依人四季平安、五谷豐登、健康長壽。幫助布依人消災除難、驅除- 。布依人為了報答盤古的恩德,于是在每年的“六月六”舉行盛大的“汪已”活動。有專家從族源角度研究后認為:“六月六”是布依人對本族先祖大禹生辰的紀念;“汪己”是上古時期夏族圖騰之遺跡。“汪當”,祭稻田水神。布依族祖先是華夏諸民族中最早種植水稻的民族,因有著豐富的稻耕文化而被稱之為“種人”、“仲家”。
木城布依族“六月六”活動分三天進行:六月初六清晨,全寨人齊聚“常己”(漢語翻譯??)舉行“汪己”,先由“摩師”在“常己”樹下設“常己”供位,在“亭棚”中設祖籍“己神”供位,在相應的各方設名山、深潭“己神”供位,念《汪己經(jīng)》。然后指揮屠!巴艏骸,牛肉按份切分,各家?guī)Щ丶抑屑拦┳嫦,留下一份在“常己”樹下煮來祀神。祭祀完畢,在“常己”樹下以長號、嗩吶等奏樂,跳舞、娛神娛已娛人。中午:全寨人身著盛裝,在“亭棚”聽寨老、歌師吟唱《古歌》、《訓示歌》。完后婦女、老人去河邊清洗衣物。下午:游寨,鼓樂隊打頭,全寨人隨后走遍全寨的大小通道,最后走到河邊呼喚連天且向河中丟甩石頭,然后到河中游泳、戲水、打水仗。晚上:各家各戶在家中用“汪己”牛肉、粽子供祭祖宗,用粽子葉慰勞耕牛。寨老與各戶主一起“吃鄉(xiāng)利”。初七早晨,寨中殺狗且煮熟。吃罷早飯,青年男女各自背上粽子、狗腿,到河邊或山坡下“浪哨”、對歌,演奏布依小調,并結隊成群吃狗肉、粽子,盡情玩樂交流情感。六月初八早上,家家結群包粽子,然后去稻田設祭臺,殺雞祭祀稻田水神,祈禱風調雨順、水稻豐收。
“六月六”是布依族群在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農(nóng)耕文化中形成的民俗,“六月六”再現(xiàn)了布依族古老的祭祀崇拜文化,承載有民族歷史信息、農(nóng)耕文化信息,通過歌舞娛神的形式,保持和延續(xù)著布依人的族源、文化根基。集中展示了布依人的精神、信仰。同時也是布依人傳授知識的平臺,布依古歌、擺古歌、訓示歌、摩經(jīng)、情歌、對唱等,一代代地傳遞著族群、歷史、生活、生產(chǎn)、技能、情愛等知識。活動中展示的歌、舞、樂和服飾文化是布依人傳統(tǒng)藝術之精萃,有著自己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在“六月六”的代代傳承過程中,他們不僅得到了延續(xù),還伴隨時代有著變化和發(fā)展。
布依族“六月六”活動的重要內容是集體祭祀活動,在20世紀60~70年代被認作封建迷信而被禁止。隨著經(jīng)濟的來斷發(fā)展和外來文化的大量涌入,祭祀活動所負載著的民族文化,歷史信息亦隨之丟失,F(xiàn)關嶺木城布依族“六月六”中集體祭祀活動雖存,已面臨無繼承者之憂,特別是摩師、寨老已年高,其所念之《- 》、《古歌》等口傳文獻同樣面臨瀕危境地。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