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謝登云高蹺為房山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謝村位于良鄉(xiāng)鎮(zhèn)的最南端,《登云會》流傳于張謝村,是一種武蹺秧歌,1923年秋冬時節(jié),竇店鎮(zhèn)七里店老藝人將高蹺技術傳入張謝村,至今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傳承多為家族傳承,成員以男性居多,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有部分女性被這種傳統民間藝術所感染,參與其中。
登云高蹺是人們要想“登”上云彩,必須踩得高,武藝強,所以又形成了高蹺蹺腿高(長140厘米,腳蹬離地100厘米),以表演各種技巧為主的特點,并間以扭逗動作,節(jié)奏也較快!兜窃茣返膬热菔潜憩F梁山好漢借給某大人拜壽之機,喬扮各種人物混進城里打擊官府。有十二種角色,每種角色成雙,共計二十四人。表演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行中表演,另一種是固定場地表演。風格特色是:上身哈腰左右扭,下身屈膝顛、顫、跳,手要圓,腿要活,手腳配合要協調。登云高蹺以武蹺為主,他們身著戲服,腳踩木質高蹺腿,有金雞獨立、懷中抱月、蘇秦背劍、漁翁抓車等精彩表演,每一個人物都具有自身的特點。
登云高蹺是良鄉(xiāng)鎮(zhèn)民間花會的重要內容,村中男女老少都以踩高蹺作為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