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山岳各莊鄉(xiāng)孤山口村的北部,有處懸崖叫“黃馬巖”。關(guān)于它的來歷,人們是這樣傳說的。
很久以前,孤山口村北有個山叫“青草嶺”,那里綠草叢生,是個放牧的好地方。但是去過人說這嶺上很臟,常有人一去不回,所以誰也不敢到這嶺上去放牧。綠蔥蔥的嫩草年復(fù)一年就這樣荒廢了。
一天,有個不滿三十歲的小伙子,到孤山口村乞討。有人問他:“為什么年紀輕輕的落得如此地步?”他流著淚說:“家中發(fā)了大水,房子被水沖倒了,父母姐弟都被水沖走了,全家只剩我一個人,還是從水中死里逃生的。人家有親的投親有友的投友,我一無親二無友,無處可歸,流浪到這里……”他說著說著就痛哭起來。人們聽了他的話,也忍不住掉淚。好心人就到東村一個外號叫財迷的財主家說情,于是他給趙財迷當了長工。
上工后,趙財迷問他家鄉(xiāng)住址,他就一一說了。并說自己排三叫三牛。
趙財迷養(yǎng)著三匹馬,就叫三牛放馬。頭幾天馬不聽使喚吃不飽。趙財迷見馬吃不飽,就對三牛說:“放不飽馬,你也休想吃飽飯”。從此就不叫三牛吃飽飯。三牛無奈,就偷著到街坊鄰居討一點剩飯菜來充饑。一天,三牛又趕著馬上山了。他把馬撒在坡上,就躺在一塊大石頭上,眼望著高高的藍天,思慮自己的命運。以后該怎么辦?這樣下去怎么行呢?他想著想著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三牛,三牛,你何不到青草嶺去放?那兒的草又嫩又綠馬愛吃!币粋手拄拐棍兒的白須老者對他說。三牛睜開眼才知是個夢。他沒在意就又著了!叭,三牛,你何……”三牛又醒了,還是這個夢。連做仨夢都一樣。三牛思忖起來,人都說青草嶺上有沒脫生的鬼,誰都不敢去,我……他想到這里,也膽小起來。但又一想,親人都沒了,給財主干活整天的挨打受罵,還怕什么呢?我就到青草嶺去放馬,叫鬼抓去得了。
第二天,三牛趕著三匹馬上了青草嶺。把馬撒在坡上,不一會兒馬就吃得飽飽的了。
晚上趕著馬回到東家,趙財迷一見馬都吃得飽飽的,他不免心中高興了。從此,三牛天天去青草嶺放馬了。
又是一天,他把馬撒上青草嶺,馬兒在綠草叢中嚼青草,三牛又到一塊平展展的大石頭上,思念起家鄉(xiāng)來。
太陽偏西的時候,他往馬群一看,咦,怎么多了一匹馬?一匹金黃的馬正跟自己放的馬在一起跳來蹦去的玩兒呢。三牛詫異地向馬群走去。但一眨眼工夫,那匹金黃馬就不見了,接連幾天都是這樣。
三牛放的馬,如今變得膘肥馬壯,滾瓜溜圓。人們都很奇怪,三牛放的馬怎么這么肥了呢?趙財迷也納起悶兒來。有人問三牛,他就一五一十地給人說了。從此村里所有放馬的都愿意跟三牛一起到青草去放馬。果然,不到一個月工夫,全村所有在青草嶺放的馬都肥壯起來了。
趙財迷也知道了這件事,他想,青草地一定有匹金馬。如果設(shè)法把他逮住,豈不是發(fā)了橫財?于是他就花很多錢,雇了十幾個棒小伙子,趙財迷讓這些小伙子吃飽喝足了,叫他們到青草嶺去逮金馬,逮回來還有重謝。
趙財迷把三牛放的三匹馬脖子上拴上了紅布的記號。叫三牛趕著馬前頭走,趙財迷和十幾個小伙子跟在后頭。他們上了青草嶺,趙財迷叫小伙子們散開埋伏好了。他又跟小伙子們說:“瞧見脖子上沒有記號的黃馬,聽我一喊,大家就一哄而上,把它逮住,誰也不準放手!
三牛把馬撒在坡上,沒過多久,那匹金黃馬果真又出現(xiàn)了。趙財迷一見口水直流。他憋了憋勁,猛地從草叢中竄出來:“追呀!……”金馬見勢不好,噓噓地叫喚兩聲,就沖裂開的懸崖跑去。趙財迷見金馬跑進山崖,他趕忙一把攢住了馬尾巴,但是被金馬拽進了山崖。就聽“咔嚓”一聲,山崖就合攏了,趙財迷被夾在了山崖里。
為了紀念這匹黃馬駒,人們便把青草嶺改叫“黃馬巖”了,這個神奇的故事也流傳到今天。
——本文選自《燕都》雜志
信息來源:區(qū)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