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十渡,來到十二渡,沿柏油路往西北拐就是兩巖對峙中間深陷的石門了。沿石門左側一華里出有一個小山村,叫前(錢)石門。
小村處在一個群山懷抱的小盆地里,氣候濕潤溫和,從村北到村西有座半圓的山圍著村,叫鳳凰山。山上曾有81間廟宇,還有娘娘廟、山神廟等。在奇峰怪石深處有綠林黃墻紅塔把這座小山裝點的美而壯觀。
在這塊風水寶地中,過去有幾十戶窮人居住在山下,經(jīng)營著十棵果樹和幾十畝沙灘地,過著食不飽肚,衣不遮體的生活。而大批的果樹和盆心中數(shù)百畝良田,被山上的僧人和道士圈起來。每逢旱澇災害窮人們混不下去了,便求廟門救濟。如果不發(fā)慈悲,寺廟的管家便把他們哄走。窮人們只得背井離鄉(xiāng),四處去討飯吃。
相傳有一年。拒馬河水一進石門突然向左轉流入村內,把窮人的莊稼掃的精光。老百姓顆粒無收,正要出去要飯。突然有一天夜里天提前亮了,黑洞洞的村寨一下亮堂起來。特別是水不見日頭的南山溝一塊石壁也突然閃閃發(fā)光。開始待在家里的人還以為是錯覺。等天一亮湊到村口才知道,午夜,從天上飛下一只金鳳凰。落在北山頭上,頭朝南尾向北,兩只探照燈似的眼睛注視著全村,盯著南山那片石壁上。
天真的大亮了,那只金鳳凰不只去向。然而,卻給村人帶來富裕和幸福。大南溝的石壁上卻裂開一道石門,從石門里嘩嘩往出流銀錢。村內窮人們一傳倆倆傳仨地都去撿了銀錢。等窮人們揀夠了,寺里的僧人們才知道。等他們匆匆忙忙趕到那石門前揀銀錢時,銀錢不流了。一連等了幾天幾夜,也沒流出一個銀錢來。他們發(fā)財心切便把石門給刨了。
因此,該村得名錢石門。又因在拒馬河的石門前面,被后人們誤為前石門。
信息來源:區(qū)文旅局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