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是順德人廣泛信仰的神靈,自宋代起便有容桂觀音堂、龍江紫云閣,之后,祀奉觀音的廟宇在順德各地興起,信眾良多。
傳說正月廿六日是觀音一年查點錢庫一次的日子,子時會大開金庫貸款助民,信眾“借庫”、“還庫”,可求財運暢通。觀音信俗是指當(dāng)日信眾到觀音廟虔誠祈禱,并舉辦生菜會、燒大炮等一系列民俗活動。
這一信俗主要流行于順德的容桂、勒流、龍江一帶,包含了借庫、還庫、生菜會、燒大炮等環(huán)節(jié)。正月廿五晚至廿六凌晨,信眾準(zhǔn)備素齋祭品,向觀音祈拜借庫,取生菜紅包及“壽金”(紙錠);去年借庫之人,需送回五六只紙錠,同時以祭品、現(xiàn)錢“還庫”,是為“有借有還”。借還庫時,舉辦生菜會、燒大炮活動。以生菜包裹蜆肉、生菜、韭菜,寓意人財兩旺,永久興盛。搭建高高的竹架,燃放長炮竹,以祈禱來年順境。觀音信俗是解讀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民間信仰和民間文化的重要材料,具有珍貴的民俗價值。
2013年11月22日,觀音信俗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