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傳統面塑分布很廣,根據制作方法不同,有生面塑、炸面塑、蒸面塑和焙面塑。焙面塑即焙面娃娃,可以說是陽城傳統面塑中的佼佼者。焙面娃娃主要分布在陽城縣城關一帶,又稱“城關焙面娃娃”,極具地域特色。
據考證,焙面娃娃制作至少從明初就開始了,每年七月十五,娘家要給閨女“送十五”,焙面娃娃就是“送十五”所必帶的禮品!八褪濉蹦翘欤H戚鄰居多去觀賞,評頭論足,因此,對于娘家人來說,焙面娃娃的制作就非同尋常。這種民間競爭有效地促進了焙面娃娃工藝食品的繁榮與發(fā)展。
由于時代的變革,一些傳統節(jié)令已被新的東西所取代,與傳統節(jié)令相生共存的焙面娃娃也逐漸不被人們所重視,甚至被逐漸遺忘。九十年代初期,陽城縣文化部門在經費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花費大量心血幫助和扶植了一批老將新手,有白青蕙、王玉環(huán)、馬貞鳳,不僅使其延續(xù)發(fā)展,還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作品。1994年省文化廳舉辦的“山西省民間藝術一絕大展”中,陽城焙面娃娃選送30余件作品,一舉奪魁,同獲金獎,同年又選送18件作品參加國家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集體榮獲銀獎,使這枝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蓓蕾大放異彩。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