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賈家莊婚俗是沿襲與傳承了古代婚俗六禮的基本規(guī)制,并結合當地文化與風俗的特點,演繹、細化、傳承喜慶熱烈的婚嫁禮儀程序。它具有古樸而豐富的內容,婚俗儀式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四十多項禮儀,每一項都有著深邃的文化寓意,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中華民族婚慶禮儀習俗活的標本。
孝義賈家莊婚俗產生于宋元時期,發(fā)展定型于明清。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與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舞、文學藝術、手工技藝以及社會信仰、倫理道德觀念融為一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從婚聯、婚貼內容到書寫格式、方式,處處滲透著傳統(tǒng)的道德準則和人文理念。無論是攔門、撒灑,還是拜花堂的相關諺語,都和當地的秧歌小調韻律相同。七字十字不等,上下句合轍押韻。
據考古發(fā)現,早在北宋時期當地就流行影戲和民間吹奏樂,民間婚嫁喜慶必定“觀皮影、舉鼓樂”。明清時期,孝義賈家莊婚俗禮儀隨著孝義皮影戲的發(fā)展而日趨完備、定型。這種特有的婚俗形態(tài)已成為孝義賈家莊一帶社會風俗文化的標志,是當地百姓婚俗生活的重要內容。賈家莊婚俗具有多種文化特征與廣泛的學術價值、社會價值,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對于研究傳統(tǒng)社會禮儀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研究黃河流域的風俗文化以及倫理道德發(fā)展演變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它融匯了當地民間音樂、繪畫、書法、剪紙、詩詞等藝術形式,對研究當地民間文化、民間工藝的傳承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佐證和借鑒作用。
賈家莊婚俗與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舞、文學藝術及社會信仰融為一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長期以來,它已成為當地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