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縣何灣鎮(zhèn),沿江開放城市——蕪湖的西門。南靠革命老區(qū)——涇縣,西臨佛教圣地——九華山,北依銅都——銅陵。何灣鎮(zhèn)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清水秀,民風(fēng)純樸。素有“三國故地”、“牡丹之鄉(xiāng)”的美譽。歷代眾多文人墨客,仁人志士鐘情于這片沃土,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寓居于何灣寨山,留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一千古佳句。明代文武雙全的刑部郎中丁镃就出生于這塊沃土,并著有《東江集》傳于后世。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古老的祭祀活動,為大王沖佛香的生產(chǎn)、生存提供了先天的基礎(chǔ)和條件。大王沖佛香生產(chǎn)歷史較為久遠,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1521-1566),距今已有近五百年歷史,那時皖南一帶寺廟就有無大王沖佛香不成廟之說。到了清代,更是技壓群芳,一枝獨秀,曾漂洋過海,遠銷東南亞及日本、韓國。也許與生產(chǎn)佛品有關(guān),大王沖始終是一顆未經(jīng)雕琢質(zhì)樸的玉石埋藏在深山里,有待于各級部門和有識之士開發(fā)利用和有效保護。制作香粉的主要原料是山上的雜木。早年,當?shù)厝丝可匠陨,農(nóng)閑時上山伐木制作佛香。為打好大王沖佛香品牌,實行品牌戰(zhàn)略。該鎮(zhèn)已注冊了“大王沖”牌佛香,并成立了產(chǎn)業(yè)協(xié)會。大王沖制作的佛像主要有盤香、柱香、竹簽香、寶塔香等多個品種。大王沖手工佛香光潔度好,色澤艷麗;配料精細,可燃性比機械香強,且氣味芬芳,煙氣少,不嗆人;密實度高,燃燒時間比機械香長等特點。其制作工藝獨特,堪稱一絕,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工藝價值和文化價值。但由于原始手工技藝效益低下,現(xiàn)在一般均為機械化生產(chǎn),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亟待保護。我們通過牽頭組織,開展申報,全面了解了“大王沖佛香手工技藝”的歷史淵源、傳承譜系、基本特征、瀕危狀態(tài)等情況。并制定了可行的保護計劃和措施,為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爭取上級支持,吸引社會關(guān)注,從而達到既使這一手工技藝不會自行消亡、失傳,又能推動當?shù)厝罕娭赂坏哪康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