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送春,是弋江農(nóng)村春節(jié)前后一項重要的節(jié)日民俗活動。人們通過送春拜年表達祝愿、交流情感,其中的對唱還具有很強的娛樂性。送春分布于南陵、蕪湖、當涂、宣城及江蘇省的南京高淳等地。在民間,送春相傳始于“明代永樂年間,六月降雪,延誤農(nóng)時,通過天子送春,以期大地回春、莊稼生長、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傳說,流傳至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送春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人們敲鑼打鼓,挨門挨戶唱春歌,名曰“送春”。春歌歌詞為七字一句,句末押……[詳細] |
![]() | 丫山藕糖的加工制作由來已久,相傳始于宋代。當?shù)厣矫駛兺ㄟ^口傳心授,代代相傳,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因丫山藕糖味道甜美,“藕”與“偶”字諧音,于是,人們便賦予丫山藕糖許多豐富美好的涵意:送給老人則有敬祝身體健康、永不孤獨之意;送給年輕人則有祝愿喜氣盈門、喜結連理之意;送給老朋友,則有希望互相往來,增進友誼之意等等。每逢春節(jié)來臨,它便成為當?shù)厝俗哂H訪友必備的饋贈佳品,文化價值突出!把旧脚禾莻鹘y(tǒng)制作技藝……[詳細] |
![]() | 南陵縣何灣鎮(zhèn),沿江開放城市——蕪湖的西門。南靠革命老區(qū)——涇縣,西臨佛教圣地——九華山,北依銅都——銅陵。何灣鎮(zhèn)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清水秀,民風純樸。素有“三國故地”、“牡丹之鄉(xiāng)”的美譽。歷代眾多文人墨客,仁人志士鐘情于這片沃土,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寓居于何灣寨山,留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一千古佳句。明代文武雙全的刑部郎中丁镃就出生于這塊沃土,并著有《東江集》傳于后世。在悠悠的歷史……[詳細] |
![]() | 南陵歷史悠久,人文炳蔚,石器時代即有先民棲息,自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建縣后,一千四百多年來,遺有大量聞名于世的人文景觀和賞心悅目自然景觀。南陵目連戲是學術界公認的海內(nèi)外目連戲主要流派之一,據(jù)縣志載,明代神學家王陽明和清文學家金圣嘆曾先后來南陵觀看目連戲演出。王陽明評曰:“詞華不似西廂艷,更比西廂孝義全”。由此可見演出時代久遠。據(jù)本縣民間老藝人憶述師輩,已至明代,清時名伶輩出,班社應邀走遍……[詳細] |
![]() | “十獸燈”始創(chuàng)于清代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80余年。十獸燈用竹篾扎成,糊裱宣紙、彩色紙,再描繪各種饕餮紋飾,獸形為麒麟、青獅、黑虎、白象、獨角獸、犭團(tan)、犭孔(hou)、旱獺、四不像、龍等十種,另配有彩云八對。玩燈的主要演員20人,其他配角共約50余人。演員扮《三國》或《封神榜》人物,演“三結義”、“過五關”或“文王訪賢”等。舞燈時,先由彩云開場,“十獸”魚貫而入,走“長水浪”、“滿堂紅”、……[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