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永豐縣地名志》載,永豐畬族蘭姓,是清朝乾隆32年(公元1767年),隨福建雷姓畬民遷入本邑下樟村。此后,元、明、清三代亦有蘭、雷二姓從福建和本省內(nèi)興國吉水、吉安縣遷入。永豐境內(nèi)畬民主要分布在龍岡、潭頭、上固、水漿、上溪、南坑等山區(qū)。由于他們祖輩勞動、生活在山區(qū),所以山歌是他們最喜愛的民歌體裁。
永豐龍岡畬族山歌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大多演唱于各種勞動場合。如有:摘木梓山歌、產(chǎn)茶山歌、砍柴山歌、蒔禾山歌、耘禾山歌、割禾山歌等。演唱形式有獨(dú)唱、對唱、合唱,有時還有幫唱、和唱。其音調(diào)高亢嘹亮,音域?qū)拸V,節(jié)奏自由而富有變化,旋律跳動較大。歌詞是來自人民生活中的口頭語言,淳樸自然,通俗易懂,便于口頭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