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禪宗祖師傳說(黃梅縣):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都曾長期活躍在黃梅地區(qū),有關(guān)他們的故事在這里廣為流傳。
僧璨,出生于公元510年,汴州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一說徐州人。四十多歲時,他全身瘡疾。在河南光福寺,他拜謁二祖慧可,說:“弟子身纏風(fēng)恙,求和尚為我懺罪!被劭烧f:“把你的罪對我說說,我來為你懺悔!鄙蚕肓似蹋骸拔覍嵲谡f不出我的罪過究竟在什么地方。”慧可說:“我已為你懺過罪了。你最好要皈依佛法,出家僧住!鄙舱f:“今日見到和尚,已知自己是一個僧人了,但還不知何謂佛法!被劭烧f:“是心即是佛,是心即是法,法佛本無二,僧寶也是這個道理!鄙矎匚,對慧可說:“今日始知人的罪性不在內(nèi),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在于其心,佛法也是如此!被劭陕勓,心中十分器重,當(dāng)即為他剃發(fā),連說:“是吾寶也!”取名僧璨。從此以后,僧璨的瘡疾漸愈。兩年后,慧可對僧璨說:“往昔菩提達(dá)摩自竺乾東來,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于我,我今授受于你,你要好好護(hù)持,無令斷絕!被劭蓪⒁路ń簧埠,又對僧璨說:“你受衣法后,宜處深山,不可行化,因有國難!鄙舱f:“師既已預(yù)知,愿師明示!被劭烧f:“不是我能預(yù)知,而是達(dá)摩祖師的《般若多羅懸記》中的‘心中雖吉外頭兇’這句偈語就要應(yīng)驗。我校算了一下年代,這場災(zāi)難正好應(yīng)在你的身上。你要謹(jǐn)思前輩祖師的誨訓(xùn),千萬不要罹此世難!惫粠啄暌院,武帝宇文邕滅佛,僧璨遵從師囑,只身南徙隱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省天柱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往來于司空山(今安徽省岳西縣境)與皖公山之間,居住無常,隱姓埋名,行化山野,前后10余年,竟無人知曉。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才正式駐錫山谷寺,公開傳經(jīng)布法,教化四眾。他在隱居天柱山期間,常在這座崖下面壁,因此,這座崖被稱為“達(dá)摩崖”。
看,這塊石上刻有“解縛”兩個大字,這就是當(dāng)年四祖道信求三祖僧璨給他“解縛”的地方。隋開皇十二年(592年),13歲的沙彌道信來山谷寺拜謁三祖僧璨,當(dāng)時僧璨正在洞里參禪。道信說:“求大和尚為我解縛!比鎲査骸罢l縛你了?”道信回答:“沒有人縛我!比嬲f:“我已經(jīng)給你解了縛!钡佬怕勓源笪。從此,在三祖身邊侍奉九載。601年,三祖?zhèn)饕路ńo道信,成為中國禪宗四祖。
中國佛教禪宗,由印度僧人菩提達(dá)摩傳入。達(dá)摩居嵩山少林,謂之祖師。神光在達(dá)摩洞前求師0,斷臂立雪,達(dá)摩傳之衣法,取名慧可,為禪宗二祖。僧璨、道信是禪宗的三祖、四祖,四祖道場在黃梅。禪宗五祖弘忍居黃梅東山,教眾云集,史稱“東山法門”;勰軄碜詮V東,密受弘忍衣法南歸,為禪宗六祖,開創(chuàng)“頓悟”宗風(fēng)。從此,禪宗興盛于世,遍布全國,遠(yuǎn)及海外。我們從禪宗發(fā)展史上可以看出,僧璨承上啟下,受命于危難之際,為傳承禪宗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他還創(chuàng)新了禪宗“以心相傳,不立文字”的規(guī)制,以其畢生心得終成《信心銘》,奠定了中國禪宗的理論基礎(chǔ)。僧璨在這里開山建寺,傳承衣法,著述《信心銘》,因此,三祖寺的地位和影響也非常顯著。在我們皖西南這一帶,天柱山、司空山、黃梅東山,構(gòu)成了禪宗“金三角”地帶。三祖寺是最具影響的禪宗圣地,受到歷代帝王的封賜,是海內(nèi)外信眾的朝圣之地。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