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婚宴十八說,是流傳在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藏族聚居區(qū)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xué)。其表現(xiàn)形式是當(dāng)?shù)夭刈寤槎Y祝詞的十八道程序。婚宴十八說始終貫穿于婚禮之中,大多為說唱,都是即興表演的,一般由十幾人分階段完成,最盛時則需要幾天時間。藏族婚宴十八說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藏族歷史學(xué)、民俗學(xué)、民族學(xué)、語言文學(xué)方面的研究價值很高。列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藏族婚宴十八說,是貫穿于藏族婚禮祝詞的十八道程序的十八種頌祝類說辭,主要流傳在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的互助土族自治縣、樂都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等地的藏族群眾聚居鄉(xiāng),居住在這里的藏族基本上處在腦山和淺山地區(qū),世代從事農(nóng)耕,兼營畜牧業(yè)。
藏族婚宴十八說的歷史比較悠久,根據(jù)《吐蕃歷史文書》等相關(guān)文獻的記載,藏族婚宴十八說的歷史淵源,從時間空間上是無法具體計算的,但依賴于婚姻生存的各種民俗,如當(dāng)年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在拉薩成親時,為了襯托婚禮氣氛,就有人祝詞慶賀,形式與婚宴十八說中的某些片段近似。但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特別是公元18世紀時(清乾隆年間),羅卜藏丹津叛亂被平息后,清政府對世代居住在湟中、大通、湟源等地的藏族限制說藏語。藏語是藏族群眾將婚宴十八說賴以生存基礎(chǔ)。因此,藏族婚宴十八說流傳的范圍便日漸萎縮。
表現(xiàn)形式
青海省藏族民間有一種說法———“婚宴進行十八晝夜,婚禮祝詞有十八道程序”,說的即婚宴十八說的真實情況;檠缡苏f始終貫穿于婚禮之中,大多為說唱,都是即興表演的,一般由十幾人分階段完成,最盛時則需要幾天時間。
主要內(nèi)容
青海省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各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經(jīng)過幾百年的發(fā)展演變,按流傳的內(nèi)容,藏族婚宴十八說的具體內(nèi)容有:
一、祭神。姑娘出嫁之日的清晨,由其家人焚香祭祀山神及家神,保佑姑娘從此走上新的人生路程。
二、梳辮說。從部落中挑選手腳勤快、有夫有子女、容貌出眾、口碑好的中年女子二至三人為出嫁姑娘梳辮,同時由其哥哥或其他長輩致辮發(fā)詞。
三、梳子說。一般由梳辮的女子來說。
四、哭嫁歌。姑娘即將出門時,由她或其姐姐等女性長輩說的分別詞。
五、出路歌。也是由姐姐等女性長輩說的一種分別詞。
六、父母的教誡。臨上馬時,新娘的父母拉著女兒的手說的一種詞。
七、馬說。送親隊伍騎馬至新郎家附近時,由迎親人員先贊頌送親隊伍的馬,因馬是以前結(jié)婚時用的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甚至對馬鞍等都有相應(yīng)的說詞。
八、墊子等馬的頌詞說完了,騎馬的送親隊伍即將下馬時,將提前備好的墊子鋪在地上,讓送親隊伍下馬,此時,就有墊子的贊頌詞。
九、土地頌。送親隊伍下馬接過哈達,喝了迎賓酒后,就要祭當(dāng)?shù)氐纳缴,表示踏入了對方的地盤,請多多關(guān)照。
十、贊頌房屋。進入新郎家后,先要祭新郎家的0神,繼而贊頌房屋。
十一、茶說。當(dāng)?shù)谝槐銍妵姷哪滩瓒说绞掷锖,就要展開茶說,之后便可開飯。
十二、酒說。酒當(dāng)飯吃到一定的時候,就要開始敬酒,此時有酒說。
十三、婚禮宴說。等酒足飯飽后,開始婚禮宴說,這是婚禮中最主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一般由送親隊伍中資格最老的人來說。
十四、系腰帶。送親隊伍給新郎系一條新腰帶,一般由新娘的哥哥等人邊系腰帶邊說。
十五、衣服說。給新郎系好腰帶后,便開始將新娘的衣服一件件晾出來,并開始衣服說。
十六、祝福。等前面的手續(xù)基本結(jié)束后,便有一老人祝福新郎新娘。
十七、囑托;槎Y快結(jié)束時,由新娘家的人將新娘囑托給新郎父母親及其親朋好友。
十八、吉祥詞。婚禮結(jié)束時有一段吉祥詞,是對婚禮的總結(jié),也是對未來的祝愿。
與此同時,伴隨著婚宴十八說,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歌舞活動、一道道美味佳肴,以及艷麗而華貴的藏族服飾,無不令參與者驚嘆藏族文化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