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子秋是土族先民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土族語稱為“卜日熱”,意為旋轉(zhuǎn),即轉(zhuǎn)輪輪。輪子秋流行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多在農(nóng)閑和喜慶節(jié)日舉行。
關于輪子秋的起源,有一則美麗神奇的傳說。相傳土族先民先后用青龍和野牛犁地,都不成功;最后用黃牛耕地,獲得了豐收。人們制作木車運送莊稼,最后一車青稞捆運上場時,車子翻倒,兩個凈肚娃娃在朝天的那扇車輪上飛舞,口唱豐收曲《楊格嘍》。從此,每年冬季碾完場后,人們便在平整寬闊的麥場或者寬敞的地場上把卸掉車棚的大板車車軸連同車輪一道豎立起來,穩(wěn)固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車輪上平綁一架長木梯,梯子兩端牢系上皮繩或麻繩挽成的繩圈。兩人相向推動木梯,使之旋轉(zhuǎn),然后乘著慣性分別坐或站在繩圈內(nèi),快速轉(zhuǎn)動起來,同時表演出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驚險動作。圍觀者則不時地幫推木梯,使之加速旋轉(zhuǎn)。有時,一大群服裝艷麗的男女青年在旁邊圍成圓圈載歌載舞,勢如眾星簇月。
20世紀80年代后,原來的車轱轆改為鋼制- ,復套以滾珠軸承,使之更加結實和美觀,而后再以各色彩旗裝飾;顒又饾u由民間走向正規(guī)體育場,為高原上的漢、藏、回等更多的民族所熟悉和接受。
土族輪子秋運動主要鍛煉人的平衡能力、堅強意志和合作精神,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團結的象征,也是土族男女老幼喜聞樂見并踴躍參與的傳統(tǒng)活動。然而受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影響,輪子秋活動的盛況已經(jīng)有所衰弱,亟待加以保護。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