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銅鈴舞,土稱“解錢”,即通過土老司主持的祭祀儀式給土家的先祖神靈送錢。它的儀式共有12步,包括請師、申法、請水、接路、接馬、打大卦、架橋、安營、背娃娃、唱神歌、交官錢、送土王,而儀式過程中始終離不開搖銅鈴而歌、搖銅鈴而舞。
據(jù)傳是酉水流域的土家大族田氏子孫,為祭其南北朝時戰(zhàn)死的先祖“田好漢”田思飄!赌淆R書》記載:“齊建元二年,五陵酉溪蠻田思飄寇抄,內(nèi)史王文和討之,引軍深入,蠻自后斷其糧。豫章王譴中兵參軍莊明五百人將湘州鎮(zhèn)兵合千人救之,思飄與文和柜戰(zhàn),中1矢死!泵耖g流傳,田大將軍“中1矢死”后,膝下七子一女紛紛逃亡,兄妹八人分手時從父親的戰(zhàn)馬頸上解下八個銅鈴,人手一個作為后世認祖歸宗的信物。此后,兄妹八人分別逃到湖北的宣恩、來鳳、鶴峰及湖南的龍山等酉水沿岸“壘石為城,依山傍水而居……”為祭祖還愿,田氏后人便用八個銅鈴做成馬頭銅鈴杖,在做“解錢”法事祭祀祖先時由土老司搖鈴舞唱,后來發(fā)展到酉水土家的彭、向等其他族人。直到現(xiàn)在,土老司在“解錢”時,除八寶銅鈴杖外,最重要的道具就是代表其先祖田好漢、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的三匹馬(銅馬、鐵馬、木馬)。
八寶銅鈴杖,長約40厘米,兩端各有4個馬銅鈴,它既是土老司“解錢”最主要的道具,又是祭祀舞蹈指揮的樂器。歌舞之時,土老司頭戴三親五折冠,身穿八幅羅裙,左手握銅鈴杖,右手執(zhí)師刀,或一人邊唱邊舞,或與眾徒弟一起搖鈴舞唱。舞姿粗獷,感情熾烈,跳至興濃時,圍觀者可與土老司對歌,和者此起彼伏,熱潮迭起。
八寶銅鈴舞講究跳三步罡、踏太極圖、逆順旋轉(zhuǎn)等腳下功夫,有田氏三步罡、跨馬勒韁、躍馬闖灘、臥馬騎射、勒馬望神等套路組合。舞時搖鈴喂馬、逗馬、上馬、跨馬、奔馬、賽馬、下馬動作成套,搖鈴舞姿豐富多變,有掃堂搖鈴、跑馬搖鈴、轉(zhuǎn)馬搖鈴等十多種,技巧非凡,動作難度較大,觀者有怡然愉悅之感。
八寶銅鈴舞因為附著于“解錢”祭祀活動,其傳承主要靠師承傳授,并一直沿襲“父傳子、子傳孫及兄傳弟”的規(guī)則,傳承受到很大制約。經(jīng)普查,宣恩縣登記在冊的八寶銅鈴舞重點藝人只有13人。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