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化縣城北三十公里處有座古鎮(zhèn)---張三營鎮(zhèn),清代,因這里只有百十戶村民而被稱為“一百家子”。張三營鎮(zhèn)群山環(huán)抱,景色秀麗,以盛產(chǎn)“一百家子白蕎面”而馳名中外,白蕎面可制作多種別具風味的食品,其中屬“撥面”最為上乘。據(jù)考證,乾隆二十七年重陽節(jié)(1763年),乾隆皇帝赴木蘭圍場狩獵駐蹕張三營行宮,在品嘗當?shù)負苊鎺熃倚值艿膿苊婧,龍心大悅,喻贊此面“潔白如玉,賽雪欺霜”,并御封為“一百家子撥御面”?
三百多年來,撥御面雖經(jīng)十幾代人的傳承,但至今仍保持原始的風味和獨特的技藝。撥御面的制作方法十分考究,和面時,用滾開水燙四分之一(冬天燙三分之一),然后用手蘸冷水按擠,將面揉成一團。醒十分鐘以上,再把面放在撥板上,用搟面杖將面搟成八寸到一尺寬,不超過一厘米厚的長方形面餅,然后雙手平持特制撥刀,利用手腕、手臂、手指的巧妙配合,按照快、準、勻、細的要求,撥成三棱型的面條,再按照客人的不同喜好和要求制鹵調(diào)味。
撥御面風味獨特,工序傳統(tǒng),撥技精湛,工藝考究,高級撥面師可將面撥到“細如針,白如雪”的程度,堪稱中國民間手工技藝一絕。撥御面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大量蛋白質(zhì),且含糖量極低,長期食用有助于醫(yī)治噎食、風眼、化積、止汗、糖尿病、高血壓、小腸疝氣等多種疾病,對心腦血管硬化患者恢復健康具有意想不到的食療保健價值。
目前,人們不愿意再學習這項工序復雜、經(jīng)濟效益不高的傳統(tǒng)手工工藝,就連它的發(fā)祥地張三營鎮(zhèn)也少有人問津,在世的撥面老藝人也廖廖無幾,使得它面臨失傳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