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縣“霸王鞭”發(fā)源地,位于隆化縣城東北章吉營滿族鄉(xiāng)章吉營村。離縣城30公里,總面積159平方公里,總?cè)丝?6536人,章吉營鄉(xiāng)章吉營村交通發(fā)達,山川秀麗,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又是滿族民間文化生長和傳承的特殊地方。
隆化縣“霸王鞭”別名“地落子”是流傳民間比較廣泛的一檔花會。形成于清道光年間,興盛于清代至中華民國。據(jù)考證章吉營村的“地落子”是鄒、武兩姓祖?zhèn)鲿䴔n,鄒家表演的叫“大落子”,武家表演的叫“小落子”,兩檔落子各有特色,為取長補短合二為一:即霸王鞭。當時的表演形式為一男一女或二男二女,男為丑,女為丑婆。男持霸王鞭,女拿竹板,邊唱邊舞,加上打擊樂的伴奏,男女演員表演戲斗、磕鞭、壓鞭、打八下、二踢蹦子等獨特的動作,還要完成走八字、套葫蘆、龍擺尾、倒脫靴、串黃瓜架、編排子等整個套路,F(xiàn)在的霸王鞭表演也非常有特點,節(jié)奏明快,奔放粗獷、干凈利落、瀟灑大方、滑稽幽默、板鞭流暢。表演風格技巧要求較高,必須做到:夾胯提氣稍含胸,聳扣錯肩要放松,戳鞭有力用脆勁,雙膝彎曲有彈性,打鞭必須有力度,風格體現(xiàn)技巧中。
霸王鞭(地落子)作為河北民間舞蹈的種類之一,已于1983年編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河北卷和承德分卷。1984年經(jīng)過縣文化部門的挖掘整理,對“霸王鞭”(地落子)進行了改革創(chuàng)新,1985年以“地落子”為素材編排成群舞“端午之夜”代表承德地區(qū)參加河北省首屆舞蹈大賽,獲得編導、表演二等獎,1989年改編的雙人舞“霸王鞭”在河北省民間舞蹈交流會上獲“燕舞”獎,1991年河北省第三屆-會開幕式上進行表演,獲開幕式優(yōu)秀團體表演獎,2003年“霸王鞭”獲得第七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表演項目二等獎,2008年以霸王鞭為素材編演的“鞭韻鄉(xiāng)情”榮獲河北省第九屆燕趙群星三等獎。目前“霸王鞭”已成為隆化縣全民健身和民間舞蹈的傳統(tǒng)保留項目,使這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shù)得到了推廣和傳承。
信息來源: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