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邋遢借牛拉寶塔傳說,淮安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歷史沿革與分布
張邋遢借牛拉寶塔傳說,主要流傳于漣水縣。漣水縣民間一直傳說漣城曾出過一個名叫張邋遢的神仙,留下了眾多傳說,其中以張邋遢借牛拉寶塔傳說內容最為精彩、影響也最大。據(jù)考證,張邋遢借牛拉寶塔傳說最早產(chǎn)生于明朝時期,經(jīng)漣水百姓口耳相傳,久傳不衰,直至今日。
基本內容與價值
傳說安東(今漣水)出過一個神仙,家住縣城西門口賣魚巷,在家中排行第三,人稱張三,他從小就失去父母,隨哥嫂長大,因一直邋里邋遢,人們又喊他張邋遢。
要說張邋遢拉寶塔的傳說,還要先從張邋遢成仙說起。
張三少年時家徒四壁,靠要飯度日,整天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人們都叫他張邋遢。一天,張邋遢從早到晚沒要到一點吃的,夜晚睡在一個橋洞里餓得難以入睡,到了午夜時分,忽聽有人講話,仔細聽了聽,原來是橋神在囑咐老伴一些事情,橋神說:“八仙去東海云游,明天路過安東,肯定會經(jīng)我們這座小橋,要仔細灑掃一番才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邋遢一聽有神仙要來,心中暗喜,心想這下可盼到救星了。
次日一早,張邋遢就寸步不離地守在橋頭,可是直到日落西山也沒見到神仙的影子。張邋遢不甘心,一直守到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午夜時分,神仙終于姍姍而來。張邋遢貓在橋邊細瞧,前面幾位大腹便便,踱著方步款款而行,心想:看他們這幅模樣,飽漢哪知餓漢饑,怎么能知道窮人的甘苦!張邋遢就窩在橋邊沒動,沒一刻功夫,又過來一位,張邋遢一看,這神仙穿得跟花子似的,走路一瘸一拐,邋遢勁兒跟自己有得一比啊。張邋遢一眼認出這是鐵拐李,猛地從橋邊竄出來一把拉住鐵拐李,口中嚷道:“神仙神仙停一停,人間百姓盼救命!”鐵拐李嚇了一跳,這深更半夜的,荒郊野外還有人呢!回頭一看,一個骨瘦如柴,衣衫襤褸的年輕人,覺得怪可憐的,就開口道:“你想發(fā)財?”張邋遢忙不迭的點頭。鐵拐李見了就在橋欄上坐下,伸出那條殘腿,對張邋遢說:“你真想發(fā)財,就幫我抓抓腿!睆堝邋菀宦,抓抓腿就能發(fā)財,太簡單了,隨即撲通一聲跪倒在鐵拐李面前,伸手就為他抓了起來。不一會,就抓落了一地瘡屑。鐵拐李讓他把瘡屑搓成球。張邋遢也不嫌棄,抓起瘡屑用雙手搓起來,三下五除二,手上就搓出一個圓球,只見這圓球再不復瘡屑的模樣,渾然一體,寶光內蘊,成了一顆寶珠。張邋遢知道這是神仙賜他的寶貝,心中高興極了,口中不停地念叨:“謝謝神仙!謝謝神仙!”只聽耳邊響起一聲:“寶珠能救活死魚”,抬頭就不見了鐵拐李。
張邋遢得了寶珠后,東拼西借了點本錢,學人去販魚,因為寶珠能救活死魚,他就專揀死魚買,以節(jié)省本錢。然后半夜就取出寶珠,口中默念一番:“魚兒格啷啷,人買做鮮湯,快快活過來,窮人好發(fā)財!”經(jīng)過寶珠的寶氣浸潤,死魚都活了,張邋遢因此大把賺錢。但是,因為他只買死魚,賣的又是活魚,同行就覺得蹊蹺,結伙跟蹤他,發(fā)現(xiàn)了寶珠的秘密,一哄而上,要搶寶珠,張邋遢情急之下,一口吞了寶珠,撒腿就跑,誰知跑著跑著就飄了起來,騰云駕霧,成了神仙。
張邋遢成了仙后,仍住在漣城內,漣城西門外有一座妙通塔,冬暖夏涼,每到夏日,人們都進塔納涼。一年夏天,酷熱難耐,張邋遢也熱得受不了,就卷起一張席子也想進妙通塔納涼。不料,還沒到塔前,一早就進塔的一些地主老財見他就連連吐唾沫,嘴里還罵罵咧咧:“邋遢鬼,快滾開,城里人也想來乘涼”。張邋遢一聽,來火了:“我早晚把寶塔拉進城,看你們還神氣”。
張邋遢氣鼓鼓的回到家,問他嫂子:“我想把寶塔拉進城,你說成不成?”他嫂子以為他在說笑話,隨口說到“成!成!成!”張邋遢又問:“聽說大麥糠搓繩頭難起,你說我行不行?”他嫂子說:“行!行!行!你什么都行!”張邋遢討了嫂子的口封,高高興興地出門借牛和大麥糠去了。
“大爺大媽,向你家借頭牛,拉過寶塔就送回,好?”
“我把牛喂飽,你啥時用就啥時牽!
“大叔大嬸,向你們家要一些大麥糠搓繩用,好。俊
“我家墻角處有一笆斗你拿去搓吧!
這些人都以為張邋遢在說傻話,但是又因他能知風知雨,能讓死魚變活魚,不時還能為人消災治病,多少沾了點仙氣,就都隨口答應了他。張邋遢走東家借西家,從南鄉(xiāng),到北鄉(xiāng),不知借了多少牛,要了多少糠,一天功夫,漣城邊的牛借遍了,糠要足了,當夜就把繩搓出來了。
到了第二天夜里,張邋遢牽著牛來到寶塔跟前,用大麥糠搓的繩子把寶塔捆了個結結實實,而他自己則一跳,站到了寶塔頂上,口念咒語,手捏法印,一會兒,漣城周邊的牛都奔來了。張邋遢把繩子給牛群套上,他吆喝吆喝地趕著牛,寶塔慢慢地開始挪動,一步一步地拉到了城門口。塔太高,城門又低,寶塔過不去,張邋遢用手將塔頂往下一按,寶塔下陷了幾層,剛好能過城門。張邋遢他一聲吆喝,牛群合力將塔拉進了城門,張邋遢手一松,寶塔又恢復了原來的高度?煲叩侥苋仕碌臅r候,已有雞鳴犬吠聲,天要亮了,近處一家新媳婦早起倒馬桶,抬頭一看,黑呼呼的寶塔迎面而來,嚇了一跳,馬桶嘩啦一聲掉在地上,穢物亂濺,濺到了寶塔上,一下將寶塔魘住不走了。群牛感覺壓力大增,猛地向前一沖,大麥糠繩被掙斷了,群牛一頭栽倒在地上,跌掉了上牙,自此以后牛就沒了上牙。張邋遢一見塔定在那不走了,還把牛傷著了,心痛頓足,馬上把牛放回各自的家。第二天,大家一看,七層寶塔從城外挪到了城里,大家才知張邋遢不是戲言。
長期以來,張邋遢借牛拉寶塔傳說因其歷史悠久,世代傳承,活態(tài)存在,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間特色,是漣水縣民間口頭文學的代表作品。同時,對于我們了解漣水的歷史文化及民風民俗,提供了一定的佐證。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