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將軍傳說,徐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xué)類項目。
柳將軍名柳毅,唐代湖廣人,后遷豐縣。柳將軍傳說源于唐代,形成于不同歷史時期,在豐縣民間世代流傳至今。唐代李朝威的傳奇小說《柳毅傳》、元代尚仲賢的雜劇《洞庭湖柳毅傳書》等對該傳說故事有所收錄。柳將軍傳說中的“傳書澗”現(xiàn)存于柳將軍廟遺址,公元1966年此廟被拆除。舊時豐縣于農(nóng)歷九月初二至初五在柳毅廟旁舉辦香火大會,屆時,蘇、魯、豫、皖十余縣的香客競相前往趕會敬香,盛況空前。柳將軍傳說在豐縣廣為流傳的有兩種。一為《柳毅傳書救龍女》,講述柳毅中試之后,路遇涇河牧羊女——洞庭龍女,聽其講述不幸婚姻后,毅然相助,傳書洞庭,解救出龍女。其后,龍王為答謝柳毅,決定把龍女嫁于柳毅,柳毅并非施恩圖報之人,被其嚴(yán)辭拒絕,龍女倍加傾其心,化作盧氏嫁給柳毅。該傳說中龍女的不幸婚姻是“父母配嫁”造成的。而柳毅不肯在自己不情愿的情況下娶配龍女,龍女則不愿違背“心誓”再嫁他人,都表明了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在柳毅身上,寄托著完美人格的理想,彰顯其急人所難,正直無私的人格魅力。該傳說對包辦婚姻作了憤怒的批判,保存了自主婚姻的信息,具有反封建的意義。另為《柳將軍保駕護(hù)航》,包括水淹萬莊、清蝗災(zāi)、水淹泗洲,洞庭送禮等系列傳說故事。主要講述柳毅生前為保豐邑率部與敵作戰(zhàn)最后因眾寡懸殊,與龍女同入龍宮,化為天神,并處處為豐縣百姓消災(zāi)除難的傳奇故事。柳毅生前在豐縣為官,造福一方,與豐縣人民結(jié)下了深情厚誼;死后仍不忘保佑豐縣,惠及蒼生。此傳說褒揚柳毅是一個有情有義、精忠報國、為官勤政、愛民如子的善人。這對于教化人們選擇人生價值取向,如何做人、做事、為官仍不乏啟迪作用。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