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娘的傳說,徐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李三娘的傳說在沛縣各鄉(xiāng)鎮(zhèn)均有流傳,尤其是與李三娘的出生地城關(guān)鎮(zhèn)相鄰的朱寨鎮(zhèn)、大屯鎮(zhèn)、張寨鎮(zhèn)、胡寨鎮(zhèn)等,幾乎是家喻戶曉。李三娘的傳說與劉知遠密不可分,沒有劉知遠,就沒有李三娘凄美的愛情故事。劉知遠(895年—948年),五代十國時期后漢開國皇帝,947年—948年在位,死后謚號“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劉知遠自稱是漢高祖劉邦的后裔,故而定國號為后漢,沛縣是他的祖籍地。元代沛人無名氏編的戲曲《白兔記》,也說劉知遠是沛縣人。北宋時期《劉知遠諸宮調(diào)》,就記載了劉知遠和李三娘的愛情故事。南宋時有南戲作品《白兔記》,與《荊釵記》、《殺狗記》、《拜月亭記》并稱“四大南戲”,后被全國其他很多劇種移植演出。元代有元雜劇《白兔記》,又名《劉知遠白兔記》。明嘉靖年間,沛人將李三娘當年打水的八寶琉璃井石質(zhì)井臺,置放于縣城之中,并建亭立碑銘記,成為當時沛縣八大景觀之一。嘉靖年間的《沛縣志》載有《古沛八景詩》,詩中有“琉井清泉汲碧影”的詩句。琉井,即指李三娘當年打水的八寶琉璃井。清末民初版本的《沛縣志》,載有李昭軒先生的《新古沛八景詩》,詩中也有“琉井清泉猶挹注”的詩句。建國初期,“八寶琉璃井”與“大風歌碑”一起置放在沛縣老公安局大門西南角五十米處,1984年移置于沛縣文化館;2009年文化館搬遷,“八寶琉璃井”又移置于沛縣旅游局,供海內(nèi)外游客瞻仰拜謁。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