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神陳六公是福建人原創(chuàng)的一位行業(yè)保獲神。關于他的傳說主要是:相傳西漢末年有陳六公(啟松)、陳七公(啟武)、陳八公(啟昌)三兄弟世居長安,三人同朝為官。王莽纂漢時,三人攜母逃難至會稽地郭冶縣(今福建建陽市南關外)白鶴村山林中隱居。一日餓虎入宅,其母葬身虎口,兄弟三人悲傷欲絕,立誓殺盡天下惡獸,兄弟結(jié)伴四處殺豺狼、獵虎豹、為民除害。三人行至古田縣三都口地界,陳八公被山寨強盜殺害,陳六公、陳七公又結(jié)伴至閩侯大湖后井結(jié)廬而居,潛心修道,得羅山縮地之法,后來陳六公于馬嵐山頂?shù)玫郎欤枆郯耸兴摹j惼吖灿诤蚬袤柩笥鸹。由于陳家兄弟一身正氣、除暴安良、抑惡揚善,并為民殺豺狼、驅(qū)虎豹、深受民眾景仰,并被尊為狩獵之神。千百年來馨香永薦,俎豆常新,凡斬妖伏魔、捉禽捕獸、求之無不靈驗。
閩北山高林密,舊時,山林之中虎豹成群,豺狼擋道,民眾的生產(chǎn)、生活、生命經(jīng)常受到威脅,在科學技術落后,抵御災害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民眾便寄希望于神祇,當時各地獵神廟有多處,信眾頗豐。尤其各地的獵戶更視其為保護神。民眾在其生日時(舊歷八月十四日)舉行盛大祭祀活動,其中有一種群眾稱為“過火坪”的集體行為是當時必需進行的一個項目。
所謂“過火坪”,即在廟前空坪上,設一用量約一千斤的木炭“床”。木炭必須用村民自己用實木燒制品,鋪墊成長10米,寬1.5米,高0.5米的炭床待用。夜幕降臨后,會首連同被稱為“僮將”的道士,與信男信女一起念咒語,行神靈附身的法術。然后用7張白紙錢點燃炭火。待炭火燒旺后,“僮將”帶領年輕信男,光著腳飛快從炭火床一端跑向另一端。據(jù)說,有“僮將”在旁施法術,過火坪的信男(信女不可)不會被炭火灼傷。在這之前所有想過火坪的信男不能吃狗肉,此前還要先沐浴更衣,并喝道士施過法術的平安茶才能保過火坪無虞。據(jù)說,行過“過火坪”儀式的人,此后身體健康、事業(yè)順利,家人平安。自己也身強力壯,渾身是膽,不怕豺狼虎豹,不怕妖魔鬼怪。
獵神信仰等民間俗神信仰,是宗教信仰的延伸。當人們面臨目前還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和人類社會中尚無法彌合的事實上的不平等關系。只好借助神靈的力量來自我安慰、自我調(diào)整,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補充。事實上,國外的一些調(diào)查和科學試驗研究,對這種心理需要是肯定的。能使人棄惡揚善,面臨突發(fā)事件有膽量、有勇氣去面對,是社會發(fā)展中的積極因素。只要善于引導,化消極為積極是有利和諧社會發(fā)展的。
此種獵神信仰已由華人帶到東南亞各國,形成國際交流態(tài)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