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區(qū)樟湖鎮(zhèn)伏虎廟有千多年的歷史,廟宇壯觀,廟內(nèi)建有三大廳,中間大廳供奉伏虎禪師、庭彈佛祖、江公祖師,后廳觀音娘娘、彌勒佛,左邊有三圣尊王,右邊五顯大帝,下廳戲臺,每年正月十六三圣王出街巡游,游龍燈紀念伏虎禪師在今尤溪收服蛟精,暢游下尤溪河道的豐功偉績,皇上御賜“千江明月”御匾。特別是正月十五元宵竹龍造型在樟湖地區(qū)是獨一。在竹龍出游時,龍頭高舉,龍尾地上擺動,在空地上環(huán)繞。在跑龍時,竹龍型如翻江倒海,這是再現(xiàn)伏虎禪師當時收服蛟精時的陣勢,一直沿傳至今,以示后人。另在二月十六伏虎禪師收蛟勝利紀念日全村齋戒,做明頭炸油餅,明頭是皇上御賜千江明月的明字而訂名(用酒米、綠豆、紅糖三合一的制品)古稱明頭,炸油餅是油沸時像蛟精作怪時翻江倒海陣勢:這是我信仰的紀念留傳至今。明頭油餅互相贈送,周邊縣市親戚朋友,這是樟湖信仰習俗和崇拜,求得禪師庇佑風朝雨順、五谷豐登、吉祥如意。
伏虎廟:樟湖伏虎廟原稱集福堂,系禪師懲妖有功,皇上御賜牌匾“千江民月”并賜興建伏虎廟,因此一座富麗輝煌伏虎廟在領(lǐng)兜村頭建立為紀念伏虎功績將廟前譚改為虎堂潭。庫區(qū)遷移新廟選址在新嶺村頭小學邊仿舊新建一座坐東面西,畫樑蹺棟、富麗堂煌的伏虎廟。廟堂前群山環(huán)抱,尤溪口橋墩如三根大香直立,兩邊電桿如兩根蠟燭,腳下湖水平蕩,真是佛家圣地。占地面積1750平方米。已建三落大廳,上落大廳已供奉伏虎禪師,江公祖師遷彈師父降有尊者,多聞天王、護國天王。下落大廳供奉右邊三圣尊王,右邊五顯大帝和兩尊武將、廣目天王、增長天王。下落還建戲臺,每年二月十六慶賀禪師懲蛟精為民作福,演戲五天,全村齋戒,明頭相送各村街親戚朋友甚至遠至南平、尤溪、古田閩清等地。后落計劃再建三層,頂層中間供奉如來祖阿彌陀佛、藥師佛,左邊供奉觀音娘娘、金童玉女,左邊供奉彌勒佛,二樓供奉十八羅漢,右邊供奉張、蕭、連三位師父,右邊供奉陳林李三位順天圣母。
賽神隊伍次序:
1、哨吶開道引路。
2、丈伍長過山旗一對上繡風朝雨順、國泰民安、鄉(xiāng)邦寧靜、境里泰平。
3、三眼火銃,邊走邊放。
4、令旗:禪師巡游,令各路野神妖魔退壁遠逃,得到合境平安。
5、清道鑼:鳴鑼開道。
6、回避肅靜御碑。
7、龍幡旗幟上繡青龍黃龍。
8、兵器:刀、 、戟、錘。
9、香亭、雅點玲瓏,內(nèi)放香爐,香煙環(huán)繞。
10、兩位大將,前位懲收妖魔邪怪將軍,后位是鎮(zhèn)殿保衛(wèi)合境人馬平安將軍。
11、佛旨伏虎禪師大旗,金黃色雙龍環(huán)抱中間伏虎禪師四個大字。
12、八座轎伏虎禪師面目慈祥,腳踏雙龍手提玉塵。真是:面目慈祥求苦難,手提玉塵顯威靈,足登履鞋驅(qū)虎豹,腳踏雙虎鎮(zhèn)蛟精。
13、樂器:洋鼓、洋號、琴、蕭、大鑼、小鑼、大鈸、小鈸;疸|響聲,鞭炮爆放,鼓樂宣天前街后巷浩浩蕩蕩,一路上善男信女手提明香迎接禪師到來庇佑合家平安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