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第一次到親戚家做客,就是做新客。在鄉(xiāng)下,嬰兒一般四個月之內(nèi)不做客,也有的幼兒到了三歲還不讓做客。要做客就要問神或找歷師看日子,做客還要帶上符令以避邪。更有趣的是把去做客的嬰兒當乞丐,60年代以前,嬰兒做新客必須帶上“加自”,里頭放著嬰兒用的碗、湯匙,很像出外要飯的。把嬰兒當成乞丐,能避免神怪鬼邪的加害,可以避邪趨吉。做客的路上,不讓嬰幼兒看路上的景物,嬰幼兒看東看西,容易被鬼邪煞住,所以多數(shù)母親都把孩子背在背上,用繡有“卐”字的披巾蓋住頭部。
做新客多是到舅舅家,翔安有句俗語“外甥吃母舅,沒要吃到有”,意思是外甥向舅舅要吃的要喝的,舅舅不能推辭,而且得好好招待。母親把孩子帶到舅舅家里,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媽都會給嬰兒送結(jié)耳帶(紅包),堂舅舅及親鄰也會來看嬰兒,也送結(jié)耳帶。送結(jié)耳帶的錢雖然不多,但含著關愛與祝福,送結(jié)耳帶時,大人們總是抱著嬰兒,夸嬰兒長相好,將來會有出息。嬰兒做新客,一般須當天回家,當天不能回家,須在外祖父家過夜,嬰兒未上床前,要先對床說:“‘腰奶母’,你要跟著來這里幫照料嬰兒,讓嬰兒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弊隹推陂g,要用帶來的碗和湯匙吃飯。民間認為用那象征乞丐吃飯,孩子將來會大富大貴。回家時,母親還要用這只碗象征性地向舅舅家的左鄰右舍討一些食物,帶回家讓嬰兒吃。
信息來源:翔安區(qū)人民政府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