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紙,又稱土紙!栋部h志》(91年版)記載:“安縣生產土紙已歷時數百年”。
舊時,草紙上品多用于點火與保存火種;粗紙用于包裝,如包鹽、糖果、包中藥等,還用于祭祀,做焚化品;粗紙殼制成盒子,可裝衣服、鞋帽等物,也有人用于制造紙殼、紙板;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用于祭祀。民國年間,河清、花荄、永安等地辦先后辦有多家草紙生產作坊。2008年,全縣僅有桑棗仍有土紙生產作坊;此外,沸水鎮(zhèn)三合村尚有十年內亂期間大集體留下的草紙生產遺址——料池。
生產草紙的主要原料是嫩竹、黃篾和毛竹;若要生產粗紙、粗殼紙,還須稻草、蓑草和麥草(為降低成本、增加品種,草紙作坊一般都要生產粗紙、粗殼紙)。此外,還須生石灰、草堿用于竹料、草料發(fā)酵,松樹根、漏蘆根和桐麻桿樹花用于做滑藥。一般而言,每100斤原料(含輔助原料),約能生產草紙一捆,重約7—8公斤。
生產草紙主要需要下列設備設施:料塘;旱碾;漿槽;廉子;紙托;晾曬場;儲藏室。
生產草紙,工藝流程較為復雜:備料;泡料;洗、碾竹料;生產滑藥;舀紙;晾曬;打捆入庫;殘渣處理。
以前,草紙上品多用于點火與保存火種;粗紙用于包裝,如包鹽、糖果、包中藥等,還用于祭祀,做焚化品;粗紙殼制成盒子,可裝衣服、鞋帽等物,也有人用于制造紙殼、紙板;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用于祭祀。
生產草紙的主要原料是嫩竹、黃篾和毛竹;若要生產粗紙、粗殼紙,還須稻草、蓑草和麥草(為降低成本、增加品種,草紙作坊一般都要生產粗紙、粗殼紙)。此外,還須生石灰、草堿用于竹料、草料發(fā)酵,松樹根、漏蘆根和桐麻桿樹花用于做滑藥。一般而言,每100斤原料(含輔助原料),約能生產草紙一捆,重約7—8公斤。
信息來源: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