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柳池芯子是以祭藥王神為初衷,一般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時間。正月十四日下午先要祭風神,祭桿。兩社在自己搭建的簡易臺前,由一位身穿黑禮服,頭戴黑禮貌,如紳士模樣的人主持,一位化妝打扮成縣太爺身份的人,先后經(jīng)過上香,叩拜、祭酒,宣讀祭文,祭桿等儀程。祭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祈求上天保佑全村在來年里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畜興旺,財源滾滾,祈禱神靈在芯子活動期間,吉星高照,風和日麗,萬事平安。
正月十五是芯子活動的0,這個不足1400人的小村莊就會變的格外熱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旌旗招展,彩帶飄揚,鑼鼓喧天,秧歌隊翩翩起舞,解放前芯子是由前后二十四個壯漢抬著,招搖過市,F(xiàn)在用拖拉機牽引,凌空而來,飄然而去,由芯童們扮成的各種戲劇人物,有花枝招展、亭亭玉立的公主小姐,有相貌端莊,英俊蕭灑的才子佳人。有威風凜凜的舞士,有氣宇軒昂的文官,有白發(fā)長須的老生,有俊秀端莊的正旦,他們或提袍甩秀,或舞槍弄棒,引的鄉(xiāng)親們仰頭觀看,笑意濃濃,好一熱鬧祥和的場面。
柳池芯子有三奇:一奇是固定芯童鐵件的端頭是鍛打成各種不同人頭或動物形象,有龍鳳虎豹,羊、馬、猴、蛇等,或憨態(tài)可拘,或面目掙獰,動物如生龍活虎,栩栩如生。透過這些鐵件上的人頭動物,不禁使我們聯(lián)想到400多年前人們的鍛鋼技藝何等非凡。二奇是活動理念,這里的孩子父母爭先恐后,讓自己的孩子上桿,芯童年齡一般都在1——12歲之間,從上桿到結(jié)束,最少需要30——50分鐘,即便孩子在高空又哭又鬧,有的一覺睡完,父母也積極鼓勵孩子參與其中,他們認為此活動可鍛煉孩子膽量,磨練孩子意志,甚至能祛病強身,使孩子平安成長。三奇是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芯子活動,不僅僅是耍芯子,更是斗文斗智,兩社在各自的簡易臺附近設(shè)有文案,一般是本村或在外工作人員中有才華,有智慧的人擔任文官,根據(jù)對方不同的芯子故事,對聯(lián)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和對措施,如-出的芯子是“藥王卷”,西社必須和“香山還愿”西社出“薛仁貴征東”-必須馬上以“薛丁山征西”還擊。-在社火隊前舉了個大“令”牌,西社馬上出個“帥”字,壓倒對方,就是這樣在和和對對的氣氛中,把芯子活動推向熱烈。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