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蘇州端午習俗)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吳國名將伍子胥,是蘇州歷代民眾崇拜先賢的結(jié)果。蘇州先民為“荊蠻族”,生活于水鄉(xiāng)澤國,“斷發(fā)文身”,自認為是“龍子”。據(jù)《呂氏春秋》記載,“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讓位季歷,偕奔‘荊蠻’,依當?shù)孛袼讛喟l(fā)紋身,自稱句吳……”吳國的建立及吳國名將伍子胥的故事正是蘇州端午習俗的源頭。
作為蘇州端午習俗重要內(nèi)容的“龍舟競渡”與伍子胥也有關(guān)聯(lián)。據(jù)《事物原始》載:“競渡之事,起于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薄拔逶埋憬,水戲歡競渡”等詩可以印證“蘇州端午習俗”之“龍舟競渡”,是越王勾踐為褒獎伍子胥而提倡的紀念活動。這一起源的時間,比其他地區(qū)端午節(jié)以紀念屈原于公元前278年投身汩羅江為起源的時間,提前了300 年。這說明流傳于蘇州地區(qū)的端午習俗淵源之特殊性。
蘇州端午習俗既包含一般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也有自身特殊的一些內(nèi)容。除了舉行“龍舟競渡”、采草藥、掛艾葉和菖蒲等和別處相同的內(nèi)容外,“蘇州端午習俗”還有一些獨特的內(nèi)容,如名為“親水”的清晨水邊洗臉;到伍子胥廟燒香;家中堂懸掛鐘馗像、小孩穿老虎衫老虎鞋、貼五毒剪紙;食用包括黃魚、黃瓜、黃泥鴨蛋、黃金花菜、燒黃鱔等在內(nèi)的吃“五黃飯”;以白芍等五味中草藥煙熏居室;欣賞以《白蛇傳》為題材的戲文和彈詞等等。蘇州端午習俗一直傳承不絕,直到當代仍然遺風猶存。蘇州端午習俗的特征是歷史悠久,內(nèi)容眾多,群眾參與面廣。具體體現(xiàn)為傳承性、節(jié)令性、綜合性、地方性、娛樂性等等。
蘇州端午習俗既具有延續(xù)不絕的傳承性,也因時代的變化而時有起伏!褒堉鄹偠伞钡却笮兔袼谆顒釉诮夥藕缶秃苌倥e辦了,近幾年作為競技性體育活動逐步恢復;祛毒辟邪等民間習俗在老蘇州人中還保留著。
由于蘇州端午習俗諸多內(nèi)容的形成與吳地的氣候狀況、地理條件相關(guān),其地域性特征尤為鮮明,對當?shù)卦S多節(jié)令性民俗的形成起到了推動作用。蘇州端午習俗起源的特殊性,對于我國節(jié)令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證意義。其豐富的內(nèi)容,對于研究當?shù)氐娜宋臍v史、風俗民情具有一定的價值。蘇州端午習俗對強化當?shù)孛癖姷奈幕J同感,豐富當?shù)厝罕娢幕,?gòu)建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伍子胥(前559~前484)。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谷城冷集區(qū)沈灣(原系光化富鄉(xiāng)村,1949年劃歸谷城)人,春秋時期吳國大夫(此時官分三等:上卿、大夫、士)。后為吳國破楚有功,被封于申(約在今黃浦江下游一帶),又稱申胥。楚太子太師伍奢次子。前522年,其父兄受讒,被楚平王殺死,他逃亡在外,經(jīng)宋(今河南商丘一帶)、鄭(都城在今河南新鄭)等國入?yún)牵ǘ汲窃诮窠K蘇州市),決心借用吳國之力...... 詳細>>>